非国难不得回长安,至于什么是国难,以后就让恪儿说了算吧!
李恪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接着看了李治一眼,转过身,潇洒地离开了大殿。长安的事情,该做的都做完了,该回杭州了。
回杭州的大船上,李恪看向了苏氏道:“大嫂,象儿的学问都到什么地步了?”
“可以和侄儿一起学习吗?”苏氏想了想后道。
让李象和李仁一起学习?
李恪想了想觉得可以,就是不知道,李象有没有兵法天赋,毕竟苏烈的要求是很高的。
兕子却是一脸开心,虽说兄长以后难回长安了。但在兕子的眼里,长安哪有杭州好,起码杭州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人可以整天开开心心的。
可以说,船上的所有人都算是开心的。唯一不开心的,恐怕只有苏氏,因为李承乾不在了。
李象虽然被封为庐陵郡王,但因为李承乾临终指定事李恪为父。所以李世民大笔一挥,李象这个庐陵郡王就没必要去庐陵就藩了,跟着李恪一起去杭州很好。更何况,李世民也担心李象的安全,与其让李象在封地整天让人提心吊胆的,还不如让李象跟着李恪走。
当然,除了李承乾的家人,侯君集的家人也在。不过,侯君集被处斩了,但念着侯君集的功劳,李世民也没动侯君集的家属。想了想,反正李恪虱子多了不怕咬,都已经接收了张亮的家眷了,那么也不差侯君集的家眷。
回到杭州后,李恪看着桌子上堆着的公文惊呆了,看着杨虞目瞪口呆道:“我说大舅兄,怎么堆了这么多公文?”
杨虞叹口气道:“大王,你不在了,狄仁杰也不在了,长孙涣也不在了,秦怀道也不在了,少了你们,我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
李恪闭嘴了,也是,杨虞可不是神仙,没有分身术。
闭嘴的李恪立即开始处理公文,准确来说,是开始为起兵做准备了。
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枪炮厂和炼铁厂开始增产。当然,燧发枪和子母炮暂时还不用给薛礼他们看,先攒到一定数量再说。
第二件事,屯营的军事训练要加强,尤其是弩的训练要加强。毕竟,燧发枪优先淘汰的就是弩,而且,弩的瞄准方式和燧发枪有共同之处。到时候,弩兵转为火枪兵也很方便。
第三件事,造船速度开始加快,同时进一步拓展海贸。
第四件事,高产粮种的推广要加快,毕竟李恪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速胜,自然粮食越多就越好。
将大量公务迅速批完,四件重要的事也都一一安排下去,李恪现在要做的就是等了,等李世民龙驭宾天。
如果李治登基后知道利害的话,李恪不介意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李治不知道利害的话,那李恪就会让李治知道什么叫厉害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