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无需过多忧虑,臣此前便为陛下卜了一卦,是否极泰来之象,不日之后,陛下便会痊愈。”袁天罡随之说道。
“当真如此?”
李世民喜色显于面,如果真如袁天罡所言,那自己的身体状况就能得到改善,也就意味着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如今出现的变故。
毕竟李世民现在还不老,如今也才年过五十,正值壮年,完全有能力继续大展拳脚。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充满变数。自从李世民出征高句丽回来后,就患上了重疾。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情终于有所好转,但最终还是在公元649年,于含风殿内驾崩。
而这一次,李承乾的到来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历史的车轮太过于厚重,依然在滚滚向前,该发生的终究还是会发生。
蝴蝶效应虽然存在,但它并没有引发更多的连锁反应。
也许,只有那些被李承乾影响足够多的人,才会有发生转变。
“臣自是不敢欺瞒陛下,再过几日之后,陛下便可知晓。”
袁天罡无比的确定道,占卜之术,他未有失手过,只有看不清的未来,没有测之不准的结果。
几日之后,李世民的气色真的逐渐红润起来,也像之前那般的嗜睡了。
甘露殿外,李世民披着绒衣,在闲庭散步,长孙无忌趋步随后。
“陛下自有天佑,如此甚好,不然臣真的不知再如何周旋了。”
长孙无忌同样面带喜色,由衷的为李世民的康复而高兴。
他与李世民是一荣俱荣,他是真的希望李世民能长命百岁。
“是世家门阀又有大动作了吧!”
李世民止住脚步,诚然,长孙无忌还是他最为信任之人,并没有任何的防备。
“动作是很大,还是因为如何太子之位!”
长孙无忌点到为止。
“如此说来,他们又在暗地之中,支持哪位皇子呢?”
这又是一次洗牌,氏族门阀没有一个是闲着的。
“吴王李恪、汉王李贞以及蒋王李恽,而且氏族门阀还不止是如此,还想通过几位皇子来限制陛下,如是有必要,则都会立其为帝,扰乱大唐。”
李世民闻言,面如寒霜,他最怕的莫过于此,就是门阀氏族在背后另立新君,从而推波助澜。
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不敢对于门阀打压太过的主要原因。
门阀氏族亦有反制手段。
很难想象,如果几方的势力一同拥护这些皇子为帝,那就会是再现隋末的诸多割据势力。
当然,这些皇子,大多数也只能是为其傀儡,被氏族门阀所操纵。
“看来,这太子,朕是必须立了?”
李世民寒声道,这是在给他这帝皇示威,逼迫他做出决定。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答案显而易见了。
“无忌,一众皇子之中,你以为谁当立!”
李世民问道,不是在试探,而是在征求意见,他内心之中,已有人选,不过还是下不了决心。
“太子之位,历来当是嫡系皇子!”
长孙无虽没有指名道姓,但是符合这个条件的,也只有晋王李治了。
李泰有谋反的污点,虽然大赦天下,他的罪责被免,但是也只是一个平民,身无官职。
“不会是因为,你是其舅舅吧!”
这个回答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但不是他最理想的人选。
“不敢,臣只是以国事出发,不敢夹带私心。”长孙无忌脸不红心不跳。
“吴王李恪如何?”
李世民严肃的问道,除了李承乾外,李恪才是他心中的那个最佳人选。
长孙无忌低眉,也明白李世民的意思,欲立李恪为太子,这些都是他李世民的儿子,但从国家长远而言,李世民是必须要考虑贤才的。
“吴王文武全才,遗有陛下风姿,但杨妃乃是隋炀帝女,若是其立,这大唐是李姓还是杨姓呢?”
这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得失,长孙无忌坚决反对。
“这怕也是要引起朝堂非议,而且如今吴王有被氏族门阀所拥护,其中更不乏有隋炀余孽,吴王虽有贤能,但到时候,怕也难以摆脱门阀势力对其的控制。”
长孙无忌继续说道,分析的头头是道。
“那便都杀了!”
李世民杀心大起,若要交权于李恪,那顾命大臣和辅佐之人,必须要自己钦定才行,至于现在的人,清除了就可以。
“陛下,臣说的还不明白吗?吴王身上有一半流的是隋朝的血,那陛下百年之后,这天下是大唐还是大隋呢?”
长孙无忌激动道。
李世民一怔,李恪的血脉确实是如此,其外祖父便是隋炀帝,身兼两大帝族血脉,哪怕是在华夏的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
原本这样的血脉,当引以为傲,但是现在却也成为了李世民心中的疑虑,成
为了李恪登上地位的阻碍。
“可是除了吴王李恪外,朕实在难以从一众皇子之中,找出担此大任的皇子。”李世民摇了摇头。
大唐看似四海升平,但均是内忧外患,历朝历代也都是如此,如果不是有贤明君主镇守宵小,还是难免发生动荡的。
而在一众皇子之中,少有大魄力者,再者,还有不少的皇子年纪尚小。
“晋王敦厚明理,胸有沟壑,身份显贵,可继陛下德志。”
长孙无忌举荐道。
“雉奴年纪尚幼,而且性格软弱,朕唯恐不堪大任。”
知子莫若父,李世民也曾观察过李治,仁德孝顺无话可说,但唯独缺少大气魄。
“晋王年幼,还可以雕琢,陛下如今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去教导,使之能够成为合格的继承人。”
为了李治,也为了自己的权势,长孙无忌可谓好说歹说。
李世民点头,亦是觉得有道理,在自己的教导之下,李治也能有所改变。
不过还是难以下定决心,一旦确立了人选,那么将会在难改变。
“传侍中马周进宫!”
李世民于是下令道,马周是李世民的人,被其安排在了中书省,担任要职。
马周家寒,不是门阀子弟,因为一张奏疏,被李世民发现其才能。
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谏议大夫,素有魏征遗风之称。
直言进谏,机敏善谋,为李世民后期重任信任大臣之一。
每有政议,李世民也会询之政见。
无他,马周为国为民,而非是为了一己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