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言大喜,连忙说道:“如此甚好!朕相信,有大师的教诲,学生们一定能获益匪浅。”
几日后,我决定亲自前往文化学堂视察。课堂上,孟高僧正在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解佛教故事。他时而微笑,时而沉思,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禅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诸位学子,佛法教导我们要常怀慈悲之心,以宽容和智慧待人接物。”孟高僧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世间万物皆有灵性,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爱护自然,与人为善。”
看着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我心中充满了欣慰。文化传承不仅仅
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传承。我相信,在孟高僧的教诲下,这些学生们一定能领悟到佛教的真谛,成为心怀慈悲,智慧过人的人才。
下课后,我走到学生们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
“你们觉得在文化学堂学习,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我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以前我们只学习儒家经典,现在还能学到书画、音律、诗歌,甚至还有佛教文化,真是大开眼界!”一个学生兴奋地说道。
“是啊是啊,我们现在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道。
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的求知若渴的神情,我感到无比欣慰。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文化的种子一定会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陛下,这是各地呈上来的关于文化学堂建设的奏折。”回到御书房,甄有才将一摞奏折放在我面前。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然而,看着看着,我的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
“怎么了,萌萌?”甄有才察觉到我的情绪变化,关切地问道。
我把几本奏折递给他,语气沉重:“你看看吧,这些地方的文化学堂建设情况令人担忧。”
甄有才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起来。奏折上所述,与我心中所想截然不同。一些地方官员对文化教育改革不够重视,敷衍了事,拨款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甚至还有官员将文化学堂的建设款项挪作他用。
“岂有此理!”甄有才猛地一拍桌子,怒火冲冲,“陛下如此重视文化教育,他们竟敢如此阳奉阴违!”
我摇摇头,长叹一口气:“这并非个例,而是很多地方的现状。看来,推行一项新的政策,比我想象中要困难得多。”
“陛下,不如微臣亲自前往各地巡查,督促文化学堂的建设。”甄有才提议道。
我沉吟片刻,摇了摇头:“治标不治本。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官员们真正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那该如何是好?”甄有才问道。
我沉思良久,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传令下去,明日早朝,朕要与众大臣共议文化教育改革之事!”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语气不容置疑。
第二天早朝,金銮殿上气氛凝重。我将各地呈上来的奏折一一展示给众臣,并将我在文化学堂的所见所闻,以及与学生们交流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朕以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基。只有重视文化传承,大力发展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久久不息。
“陛下所言极是!”陈大儒率先站出来表示支持,“微臣恳请陛下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广纳贤才,兴办学堂,让天下百姓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微臣附议!”吴画师、李乐师、周诗人等也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
然而,也有一些官员面露难色,沉默不语。我知道,他们心中仍然对文化教育改革持有疑虑。
“张大人,你掌管户部多年,对国家财政状况了如指掌。你来说说,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是否会对国库造成负担?”我将目光投向一位身形富态的老臣,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大人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不敢说出口。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的回答,他知道,今日之事,我已下定决心,绝不会轻易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