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是到了袁术的驻扎的地方,自然住宿的条件比起野地扎营要好了许多,不说身为正使、副使的斐潜伊籍,就连带兵的黄忠和黄成能分得一间。
当然斐潜和伊籍是一个人一间,而黄忠和黄成是两个合用一间房。
黄忠似乎对于这方面并不是特别关注,用过晚脯了之后便回到房间,摸着藏在怀中的东西,神色还是多少有些凝重,显然在为了儿子的病情担忧。
黄成抿了抿嘴,没说话,虽然他外面看起憨厚,但是其实心思并不粗旷,他知道一些无关痛痒的安慰话语虽然说起来都容易,但是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黄忠儿子的病情他也略有耳闻,对于黄忠的遭遇,黄成也是很同情,但是不意味着就可以一味得向黄忠倾泻这些廉价同情的话语,苍白的语言有时候不见得会让人心里安慰,反倒会让人更加厌恶。
尤其是像黄忠这样身手了得之人,必定有属于他自己的自尊。
黄成觉得也只有给黄忠一个安静的空间,或许这样做才是对于黄忠更大的安慰和支持。
这一次来陪同斐潜出使,黄家家主黄承彦在出发之前就和黄成谈过了,对于此事,黄成也是颇为期待。
如果是黄家家主黄承彦是继承了墨家胡非子的巧匠这一方面比较多一些,那么黄忠和黄成就是继承了墨家武勇方面的偏多了。
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能成为跨越国界的庞大民间组织,没有一定的武力是不可能达成的,而这些传承下来的东西,在后续的岁月中,一方面是遭受了来至当时的朝廷沉重的打击,一方面是也受到了其他学派的挤压,所以从招收徒弟慢慢的就变成了家传,不再向外人传授,墨家也就彻底成为了隐学,告别了曾经风光无比的舞台。
历经多代人的演化,一些东西永久的失传了,而另外一些知识被添加了进去,这样导致虽然是出自同源,但是黄忠和黄成所练习的武艺并不完全一样。
先秦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是到了汉代,儒家势大,一枝独秀,而道家却淡出了世俗,成为了精神上的脱俗的学派,而法家自从秦国之后便是一蹶不振,许多法家之人披上了儒家的外衣……
唯独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堙没在历史长河中。
是墨家的道义不好?
其实并不是,在《庄子·天下》谈及墨家时说:“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同时也还是感叹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
不是墨家不好,而是墨家的道义太过于理想化了。
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治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