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品

第七百七十六章 无主圣剑


    南海海角竟然发生了如此惊悚、恐怖、诡异的事。

    张虎、陈默、赵晴儿三人,自然是不敢过多停留,星夜兼程,离开了南海海角。

    “张虎大哥,我……我好怕,呜呜。”

    饶是赵晴儿的心理素质还算不错,呆呆发怔了许久后,此刻渐渐回过神来,也不由得开始低沉呜咽。

    张虎的脸色同样不太好看。

    他紧紧握着赵晴儿的手,带着她向东北方逃去。

    途中三人不断能够看到从高空御剑飞行、一闪即逝的剑客,从四面八方朝着南海海角赶去,他们显然是在得知了南海海角的突变后,从各地聚集过来的高级剑客。

    剑冢世界无比庞大,没有国家概念。

    但这并不意味着剑冢世界没有权力体系。

    这里只是基层自治而已。

    实际上各种高端资源都把控在剑道门派手中,只有这些门派才会接触到各地的剑神,类似于平野镇的铸剑山庄,严格意义上来说乃是一个门派。

    南海区域,乃是圣剑道绝世剑神的势力范围。

    但这个势力范围并非绝对。

    因为相较于区域行政管理,剑客们更愿意遵守剑道体系。

    平野镇则只是南海区域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镇。

    两天后。

    三人来到卧龙镇后,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赵晴儿病了,发了高烧,陷入昏迷,张虎请来了郎中诊脉,得知是魂魄受惊,自然恢复的话,至少要静养三年,在此期间不能练剑,不能受到惊吓,并且会体弱多病。

    如果药物治疗,情况会有所缓解,所需药材都极其昂贵。

    张虎、陈默两人商量了一下。

    陈默将自己身上所有的银两都给了张虎,并且将三人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出去,包括三人的佩剑,才凑齐了六十两银子,勉强配了半副药而已。

    半个月后。

    赵晴儿的病情稍稍有所好转。

    “阿蛮,你真的不打算和我们一起回平野镇了吗?”

    面对张虎的再三询问,陈默再次摇了摇头。

    “从这里到平野镇,差不多要三个月左右的路程,这两年多来,多亏了有你们的陪伴,可惜我不能去喝你们的喜酒了,这些天我隐隐感觉,自己似乎恢复了一些记忆。”

    “阿蛮。”

    张虎比两年前高了一些,身体也更壮实了一些,与陈默一个熊抱。

    许久后,两人分开。

    陈默道:“伱们没有了佩剑,路上小心一些。”

    张虎闻言却洒脱道:“没有了佩剑,也许反倒是更安全了。”

    “阿蛮大哥,再见。”

    看着趴在张虎背上的赵晴儿,陈默向两人挥手,目送两人离去。

    他之所以不愿意与两人一起回去,除了准备完成任务,不想将灾祸带到两人身边之外,还准备再多观瞻几处剑山圣地,为感悟自己的剑意,做最后的准备。

    而因为之前剑墓盟约的任务。

    导致三人来时的途中,大部分剑山圣地都遭到了洗劫,剩下几乎所有剑山圣地都变得小心防范,他很难再有机会。

    因此他决定离开此次剑墓盟约的影响范围,前往更宽松的区域寻找机会。

    三个月后。

    就像张虎所说的。

    在剑冢世界行走,身上没有佩剑武器后,反而变得更安全了。

    只是也将因此失去江湖地位。

    譬如此刻。

    -->>
                                         
陈默在这间茶馆内饮茶,竟是直接被一伙人赶走,随即他们便完全无视了陈默,讨论起了江湖之事。

    “明天就要进入天仑山了,今天先在这里好好休息一晚。”

    “确实要好好补充一下精力,听说天仑山乃是上古时期的一处战场,死了不知道多少当时赫赫有名的剑宗、剑圣。”

    “进入天仑山后,一定要祈祷,千万不要下雨啊。”

    “据说因为上古之战陨落的剑客太多,磅礴剑意经久不散,影响了天仑山的自然法则,一旦下雨,雨滴中将蕴含可怕的剑气……”

    失去座位后,陈默只能站在旁边,喝完了凉茶。

    没有人在乎他。

    但好在他在发动穿越者天赋后,已经习惯了充分融入当地生活,因此并未意气用事,小小的屈辱并未放在心上,反而当成了旅行途中的趣味经历。

    听着几人的讨论,他在喝完凉茶后,向店小二结了帐。

    六月至十一月,是穿越天仑山的窗口。

    在此期间,天仑山处于干旱期。

    否则就像几人所说,一旦降雨,雨滴中蕴含的剑气,对于天仑山内的生物而言,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可谓是真正的剑雨。

    第二天。

    陈默独自一人,踏上了穿越天仑山的路。

    如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他遭受的时空反噬之力,正在不断降低,身体属性已经恢复了一半左右。

    因此一般情况下,倒是不用太过于担心安全问题。

    随着他渐渐深入天仑山,脚下大地中的特殊磁场,让他感觉自己就像是踩在了一张钉板上,那种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的危机感,几乎是在进入这里以后,便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