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 作品

第八百四十四章 造星(第2页)

  是怎么有幸得到在国内时尚盛会上献唱的机会的。

  问她的演出获得了观众如此热情的追捧,又是什么感觉。

  紧跟着就是几家京城报纸和音乐杂志争先恐后,来给张嫱采访,拍照。

  随后又是京城电视台来邀请张嫱参加一场首体举办,现场直播的文艺晚会。

  虽然劳务费和演出费,都没几个钱。

  可张嫱却因为这些登上官媒的机会,开始被大众认识。

  用后来的话说,就是在乐坛正式占据了一把交椅,猛涨人气,疯狂圈粉。

  她的专辑磁带也因为这些综合因素,在全国范围持续热销,掀起了一股迪斯科流行风。

  或许以“一夜成名”来评价张嫱出道的经过,是有些夸张的。

  但要说她一月之内红遍大江南北,凭借一人之力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舞会”,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原有历史中的张嫱在舞台上最大的缺陷就是互动性和表现力欠佳。

  明明走的是迪斯科曲风,她却很少有载歌载舞的时候,几乎永远只唱不跳。

  那其实不是因为她不爱跳,不想跳,不能跳。

  真正的原因除了她正式登上官方舞台时年龄已经过大之外,也有年轻时被舆论反复打压,不敢任性发挥的原因。

  但这辈子就不一样了,正值年轻的她,完全可以随意发挥青春的舞动。

  就像她首张专辑的名字一样,是真的无敌了。

  很快,不但张嫱走在大街上都能被别人认出来,饭馆里吃顿饭也会被人围观了。

  就连她演出的马克西姆餐厅,每天晚上门口也都聚集着少则几十,多则上百的歌迷。

  那些人,多数都是从媒体曝光的消息里知道张嫱在这儿固定演出,希望能有幸看她一眼,要张签名的高中生和大学生。

  当然,也不乏有些人为一睹张嫱的现场演出,跑到马克西姆餐厅来消费的。

  于是马克西姆餐厅的夜晚就更热闹了。

  哪怕不是周末,基本上过了晚七点半,也就满座了。

  俨然成了京城买卖最红火,也最知名的西餐厅,和其他西餐厅全面拉开差距。

  不但经营上再没有亏损的风险,而且开始大把捞银子了。

  要说起来还多亏张嫱家住的是张嫱妈妈乐团里分的房。

  她们这个大杂院,各家各户几乎全是搞音乐的。

  所以作为圈儿里人,邻居们对这种事儿司空见惯,不是太在乎。

  否则的话,那张嫱也就真的没了安宁,怕是连待在家里也会不堪其扰呢。

  到了7月份的时候,张嫱的磁带在京城已经销售一空了,异地的销售情况也是即将货源殆尽。

  张嫱越发忙碌,除了平日演出和接受采访,也已经开始为“天坛书市”的演出而排练。

  这个时候,不管张嫱自己意识到没有,不管她有没有去过外地登台亮相,不管她有没有歌舞团的正式编制。

  她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流行乐坛顶流了。

  也是这个时候,冯朝年终于坐不住了,主动找上门来跟宁卫民商洽。

  一是提出张嫱这张专辑的销售潜力还很大,建议宁卫民增加发行制作量,不要辜负这么好的市场机会。

  二是跟宁卫民合计回款的时间和方式问题。

  而这表面上的两个问题,本质上却是一个问题。

  因为磁带发行走的是华夏音像公司的发现渠道,款子也都打到华夏的账面上。

  宁卫民要想拿到钱,就得人家点头才行。

  可要人家行方便哪儿就那么顺当啊?

  尽管是理所应当的事儿,可他不让人家高兴了,那能行吗?

  冯朝年这次是带着利益诉求来的,主要的谈判筹码就是在回款问题上能卡宁卫民脖子。

  不过冯朝年采用的策略倒是很软和,他口口声声说自己跟宁卫民做的这笔生意,让上头批惨了。

  总公司的一把手看到张嫱的专辑这么火,怪他有眼无珠,白白放走了一条大鱼。

  还差点为此要撤他的职。

  而他要保住职务,就得戴罪立功,所以来求宁卫民帮他一把,让他跟总公司能有个交代。

  怎么交代呢?

  他的意思就是,最好他们重新签订合同,再增发一百万盘磁带。

  这批货的利润,要让给华夏音像公司较大一份。

  对于冯朝年这番话里到底有几句是真,几句是假,宁卫民心里当然有数。

  不过他不反感这样的人,反而有点欣赏。

  因为说实话,这盘磁带这么火,会产生一定后遗症是他能提前想到的。

  要不是顾忌“分赃不均”的隐患,他也不至于非得通过《美术》杂志的主编寻找合作公司。

  图得就是有人际关系来做保,在谈判上还能占几分主动。

  而冯朝年的行事风格,很符合他吃软不吃硬的口味。

  起码人家算是言而有信,答应他的基本都做到了,没在已经说好的事儿上,来回拉抽屉。

  待人也算诚恳,不管有没有必要,还曾经几次好意提醒他市场风险。

  这样的人,是有道德底线的,即便是有利益诉求也不会太过贪婪离谱。

  这不,表面上的工夫还是做的很漂亮的。

  明明可以硬来,人家没有,而是好言相求。

  还捧了宁卫民一把,让他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显得很有面子。

  于是宁卫民也就顺势表达了一定程度理解。

  说如果华夏音像公司能尽快把一部分货款给他的话。

  增发一百万盘磁带的事儿就没问题,每盘磁带还可以让五毛的利给对方。

  不过这个条件,冯朝年有点嫌少,这家伙摇摇头,开口索要每盘磁带一块二。

  他给出的理由是,前面的二百万盘可都是宁卫民一方的收益,已经很丰厚了。

  后面一百万要是才给留五毛的利,都卖出去才能赚五十万,他跟总公司根本交代不过去。

  何况增发的一百万盘磁带,宁卫民可以不用承担成本风险,华夏总公司来兜着,理应多占些利益。

  宁卫民紧跟着落地还钱,笑了一笑,说要不就八毛好了,磁带可以增发一百五十万盘。

  然后他还告诉冯朝年,说自己后半年打算再给张嫱发一张专辑,专辑风格不变,歌曲质量有把握比这张还好。

  建议冯朝年跟总公司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按这个条件长期合作。

  制作成本上,今后双方也可以均摊。

  冯朝年琢磨了一会儿,有点意动,就又提了个排他性的要求。

  那意思是除了这张专辑之外,张嫱后面的三张专辑,统统只能按照这个条件,在华夏音像公司发行。

  宁卫民稍微琢磨了一下,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至此,双方总算达成了新的合作意向。

  剩下的事儿就好说了,三天之后,宁卫民代表自己和张嫱,与华夏音像公司正式签订合同,达成了同盟关系。

  等于这小子又抢先迈出了一步,实质性的成为了大陆内地第一个明星经纪人。

  之后又过了一天,头一批磁带的款子,冯朝年也以支票的形式开给了宁卫民。

  这一百万盘磁带的货款,虽然已经扣除了部分制作成本二百万元,还有税金,那到宁卫民手里的也有三百万之巨呢。

  这让他不能不心满意足,不能不由衷的感慨,难怪那么多男人想靠女人吃饭呢,敢情软饭硬吃是真香啊。

  这么一比,连他苦心经营三年,做出了那么大的一个生肖票的局,看上去都像笑话了。

  合着他提心吊胆,拉帮结伙,东跑西颠,费尽心机,倒了这么久的生肖票,还不如这么合理合法的卖磁带搂钱省心呢。

  当然,话说回来了,张嫱未成名时就自投罗网,居然能让他遇见,这样的机遇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先决条件。

  否则人家成名之前他找不着,成了名人家也未必吊在他这棵树上。

  就是明知道这么干能挣钱,他也够不着啊。

  这事儿到底该怎么说呢?

  也只能说哥们儿我……或许……或许是机器猫下凡吧。

  那当然是要嘛有嘛,想嘛来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