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看了杨俊民一眼,问道:“那你说说这事怎么办?”
杨俊民说道:“父亲,此事裕王殿下可能并不知情,只是被严世蕃利用罢了。说白了也是误会,父亲出面说和一下,可能会好些。”
杨博对此可是冷哼一声,杨俊民说的,有没有可能?假如杨博之前没有和朱载坖接触过也许会这么认为。但是杨博是见过朱载坖的,他现在可不认为严世蕃有这么大的胆子,就算朱载坖不说什么,逆党裕王府讲官是吃干饭的?
李春芳、高拱、张居正等人都不是好相与的,严世蕃干这么玩的话,恐怕裕王讲官们不会放过他。至于说朱载坖仅仅是为了银子就和严世蕃一起设局给李朝观下套,杨博认为不太可能,朱载坖已经是储君了,仅仅为了银子做这些事情,显然不符合朱载坖储君的身份。
何况在杨博眼中,李朝观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杨博就在边镇,对于大明九边的情况他是十分清楚的。杨博对杨俊民说道:“这帮商贾,一向是贪得无厌,九边将官,往往私入各商之贿,听其兑折本色粮草,虚出实收,而宣大、山西、延绥为尤甚。”
对于李朝观他们在九边玩的什么花样,杨博早就知道的清清楚楚,自从实施纳银开中之后,边镇的物价就飞涨,军储匮乏,军士想要购买粮食,需要支付过去数倍的价格,即便如此依然供不应求。除此之外,还有官商勾结操控市场、部分商人投机取巧谋取重利等行为。究其原因,还不是他们他们这些商贾们想要谋求重利而与九边的将官们互相勾结。
杨博对杨俊民说道:“昔日自中盐之法兴,虽边陲远在万里,商人图利,运粮时至,于边陲不为无补,而今边储匮乏,士卒劳苦,岂不是彼辈的功劳。”
现在军屯疲弊、屯粮日渐捉襟见肘,九边的士卒嗷嗷待哺,所发的饷银维生都困难,让这样的士卒,怎么去御敌?杨博对于李朝观并没有多好印象。但是杨俊民问道,那李朝观这信怎么办。
李家毕竟是大族,家中也有不少人在官场,而且李家每年都是自主山西籍的士子更多的一家,是晋党背后的大金主,杨博再怎么也得有所表示。
杨博想了想说道:“你就回复他,裕王殿下做事,一向有章法,令他静候裕王殿下处分即可。”
收到了杨博的回信之后,李朝观有些无奈,杨博让他等候裕王的处分,但是他不知道裕王会怎么处分此事。甚至他觉得裕王怎么可能再处分此事,反正银子已经到手了,银货两讫,至于粮价是涨是跌,与他裕王殿下何干?难道他区区一介商贾,敢去和裕王殿下争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京师的粮价还在不断地下降之中,现在已经到了一两一石的地步,虽然这个粮价比之平时还是有些高的,但是考虑到今年北方受灾了,这个粮价已经算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