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逐渐恶化

姚贾打算再次反击,

 但还不等他出言,赢政的声音已经传来。

 “早年的国政策略可能已不符合实际情况,目前的纷争暂且搁置,朕将在问询过王贲的意见后再决定。”赢政问道,“诸位大臣认为如何?”

 大臣相互看了一眼,

 谁也不愿意反驳,

 纷纷表示赞成。

 伴随着秦始皇帝的话音,庙堂之争至此结束。等到赢政离去后,

 群臣陆续散去。

 秦长青并未急着离开。

 他知道,刚才说的话必定会让关中的宗族感到不满,出门一定会遭到他们的盘问,于是他在心中盘算了对策

 一旁。

 羌瘣等人也在纷纷表示赞同。

 秦长青轻轻点头,开口说道:

 “各位的心思,我又岂能不知?”

 “然而,我此前在朝堂上所言,难道并非肺腑之言吗?”

 “更为重要的一点被大家忽视了,即楚地平民与朝廷中的楚系并不完全一致。楚地的土地兼并在逐渐恶化,兄长在我方时尚且可以有所压制;现如今,兄长远赴北方后,此情形愈发失控。”

 “此役南征大秦必胜无疑。”

 “按照我的策略来看,此番楚地将会涌现大量获爵之人。根据律例,这些人会分得土地,这样就能一定程度缓解楚地日益加剧的土地问题。虽然收效不会非常显着,但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再说,秦 ** 队善于征战。”

 “从统一天下以来,这些将士几无喘息之际,持续的战斗强度即便是铁打的汉子也有承受不住之时。况且,关中百姓对我朝已有莫大贡献,怎能继续使他们再历苦难于蛮夷之地呢?”

 “另一方面。”

 “六国遗民的动向长期未定也是事实。”

 “为了改变这一点,我也想以此契机让他们产生一定归属感。我相信,此役后得到官阶的那些楚民或是百越之民将会感激大秦。”

 “积土成山。”

 “相信如果大秦能秉持公允之道,在未来统一之势必然可期!”

 可是秦长青这一番言论并没有打动如杨端和一类的人,反而引起了他们不少的负面情绪。

 这一切都落入了秦长青的眼底。

 他知道个中缘由。

 利益所在之处总有人来来往往。

 杨端和他的同僚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南征是因为他们早早便达成了一项秘密约定——将这场南征当作提升其子孙名利的好时机。现在由于他的一些改变使得这一切变得不确定。这让他们怎么可能冷静下来?

 秦长青深深呼吸一口气。

 温和地说:

 “请诸位稍安。”

 “确实更改了一部分兵员配置方式,但同时也向皇上申请调集关中部属五万人进入队伍。”

 此次调集的楚、越族士兵合计约十五万人,当中不少缺乏对大秦国战术的认知,因此必然需求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老兵进行指导工作,此任务也只有秦国老兵可担当。

 “我计划建议圣上指派老秦国人为各级基层 ** 员如伍长与小队长。”

 按照常规,同省人士将编排至同组内,所以大部份秦国旧部将被集结一处;不过仍有些会分配到楚地或者越族队列之中,这项调度主要取决于总指挥的安排。章邯大将军定能做好妥善处理。

 秦长青简单陈述了他的观点后。闻听之下,

 杨端和等人表情略有松弛,因为他们听到了想要的答案。

 之所以对这个军事活动如此重视的原因是希望能把家里的年轻人送到里面以求获取功勋作为日后升迁之路的基础条件。

 这种建立功绩的场合不多了。

 更何况,

 关中的大家族多出自军功背景,他们知道自己与文官李斯或姚贾相比可能不太擅长权术斗争。因而并未打算从地方职务做起而选择通过积累军功直取高层位置。

 这对他们是一种习惯性的晋升路径。

 听了他的回答以后众人都很满足,因为族内年轻一代还能进入到军队,而且是以基层小干部这样的身份进入,这表明他们在起点上就已超越其他人很多。如果在这种条件下仍旧得不到奖赏,则也没什么好抱怨了。

 另外一点,他也说清楚部队依旧以老乡聚集形式组建因此,不出预料族内的晚辈应该都是负责带领那些出身秦地的老战士去作战楚国和南越之地人怎么可能会有秦地的军人那般勇猛呢?杨端等人对此表示极为满意。

 他们不再抱任何不满足。

 "殿下既然这样精心筹划,为何事先不透露给兄弟们呢?” 杨端叹了口气问着:"如我们今天那样 ** ,怕是被六国内的官吏嘲笑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