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新的高度(第2页)

 一时之间。

 讨伐之声甚嚣尘上。

 “既然你们一致认为应当出击,则针对如何对付南越,有何良谋或有何将领推荐?”赢政平淡说道。

 一句话说完,殿堂顿时安静。

 沉默之后,任嚣首先自告奋勇。

 “微臣任嚣请求带领陛下大军平乱南粤,使南粤之地归属大秦。”

 接着,又有一连串人站起来。

 “微臣羌胻愿意随往!”

 “微臣赵佗请缨随战!”

 “微臣李信亦是!”

 “......”

 在群情鼎沸之时,秦长青也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然而父皇再三强调,天下不应有新旧秦人之别,各郡县的百姓皆为大秦之民。你们为何只专注于关中的百姓?难道认为大秦仅有关中的人擅长作战吗?”

 “天下三十六郡,我们怎么能让数个关中郡的名声担负其治理与安宁?这合理吗?”

 “大家难道不觉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吗?”

 四周沉默。

 秦长青突兀的发难,使众人始料不及,甚至连嬴政都为之动容。

 秦长青继续说:“各位无言以对了?”

 “我来代你们陈述理由。”

 “因为你们习惯使用关中的士兵,而关中的秦人民风强悍且善于指挥,每次的征战几乎都有大胜而归的结局,参军者都会得到功名爵位。所以你们关心的是关中的老百姓。”

 “还有。”

 “既然南海是个边缘之地,而大秦上次失利后若再遭打击将会对军心造成冲击。因此必用精兵,此外你们确实是不相信新秦人的忠诚,担忧他们在关键时刻倒戈相向。”

 “我的论述有问题吗?”

 “可能有些额外的原因,不过都不重要了。”

 我今天出来表明观点,就是因为我觉得大家过于注重短期成效。

 “大家确实带领旧时秦人获得了无数胜利,并且为这些百姓获得了爵位荣誉。但在天下统一之后,大秦既要抵御北境匈奴也要征服南境百越。请问,你们有无考虑过带他们归来?”

 “你们回来了。”

 但是他们呢?

 “或骨殖青山,或身裹马革,或弃置于野地间;幸存的被指派驻扎边防或者被要求移徙他处,这样的人们,你们心忍?”

 “常有谚:落花总需回源。这点,即使我是晚辈,也是知晓的,你们不会不清楚这个道理?"

 "之前攻打南国失利, 损失将近二十万,剩下的仍然在前线勤勉坚守;将士长期远驻异域,怀乡之心愈渐浓厚。那时, ** 定下的南国平息策略是派遣中原地区的居民去融合。”

 “当时,国家才刚刚建立,华人数量大幅下降;唯有秦楚两地仍有充足的人力,故计划向榆中地区迁移三万家来从事农作,同时将国家的大户人家迁移进关中区域。这两大迁移措施都无问题,"

 “而接下来,无论是北部或南部的边境防卫,都被交付于关中的老百姓承担。”

 “这里的关中人,并非仅仅是在那里安家的居民,他们是那些世代在关中辛勤劳动的老百姓——他们奔赴前线,在生死线上徘徊,他们已经奉献了很多,为什么又要离开祖籍,拖儿带女地移徙?”

 “如果被派到的地方土壤肥美尚可接受。”

 “但那是什么样的环境呢?寒冷地带在北部,炎热地带在南方,就算是强壮的青年都很难应对。况且还要拖带妇孺老人?”

 “勇敢的儿郎们不惜牺牲自我只为赢得国家的安宁!”

 “就是为了下一代能够免受战争的摧残,”

 “而这些英勇的行为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不是为了让他们再受一次困苦!”

 【老书虫挚爱的小说应用,野果读物!真心好用!不管行车还是就寝都能帮你解放双手,享受文字世界。.yeguoyuedu】

 “他们有何大罪?”

 “将士们浴血奋斗,有的人长眠地下,有些人历经十年方回,但是我看不到归来的勇夫,只见到你们在朝廷争权夺利,无视士兵们的血汗辛劳,轻视普通家庭的重要性。”

 “诸位,你们难道就没有一点点愧意么?”

 “父亲屡次讲明统一之后要消弥地界分歧,然而时至今日真正落实了吗?”

 "如果连官员们都做不到,又怎能期待下属的官吏们能够执行?"

 “我们要的不只是言辞表达。”

 "还需要行动。”

 “现今的越国人同样是秦人,同样渴望和平;他们甚至更加关注战争的结局。因为他们面临失去家园的风险。”

 “我相信。”

 “倘若招募临近南海的民众参与

 长青

 任嚣道:“上次讨伐百越时,我便是亲历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