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从顾晓霞手里接过报纸,看到第二版中间位置被钢笔画了一个划的文章。
果然,姜至瑜的名字作为通讯员列在上面,李龙猜测再有这么两次,这通讯员就可以变成特约记者了。
这时候的文章就以写实为主,不会有太多的夸张,姜至瑜笔杆子不错,看文字就能想像出来两辆拖拉机在兄弟两家里是多么的气派,而这兄弟一个种地一个“灵活就业”,各有各致富的路子。其中着重突出了打瓜这个经济作物的特点。
好种,收获大,价格高。
李龙看完叹了口气:
“估计这些天我大哥家又不得安生了?”
“你大哥家咋不得安生了?”顾博远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问道,“出啥事了?”
“乡里的姜干事把我和我大哥的事写到自自治区日报上了。我估计这下了,全区想种打瓜的人应该都想着往我大哥那里去,找打瓜种子了。”
“那倒是,要是全区农民都知道种打瓜值钱,那真就该满世界找打瓜了了。只是这打瓜种子也不好找啊。”
顾博远开了农资店时间不长,但至少算是行内人,和有关人员打了交道之后,知道的事情就多了。
李龙觉得有必要去给大哥说一下,祸水东引也好,总不能天天让人来家里闹。
石城炒货厂规模并不算大,能收的打瓜籽并不多。
今年从来李家买打瓜种籽的各家数量来看,明年打瓜种植差不多就是一百来亩,产量不可能都是两百公斤,少一点儿,最后最多也就十几吨。
炒货厂吃不掉就可以去往种子公司卖一批。
不过这样种下去,这两块八的价格也不知道能保持多久。
吃过中午饭,在院子里聊了一会儿天,李龙把姐姐李霞已经回石城的事情给顾晓霞说了,顾晓霞的意思是有空可以去看看他们。
李龙自然是没意见。
顾晓霞去上班,顾博远去开店,李龙则开着拖拉机直接往队里突突突而去。
杨大姐把厨房里收拾干净,出来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准备下午推车要卖的饭。
她靠着平时推着卖饭的车子,缓缓的蹲了下去。
兜里就有一封才从老家寄过来的信,那信上并没有写出来丈夫韩新诚的地址,反倒说公公年事已高,病了两回,家里没钱了,让她寄些钱回去。
看笔迹是小叔子韩新仁写的。
杨大姐分明记得走的时候公公五十八岁,身体很硬郎,下地干活比村里有些年轻人还要好些。
而丈夫每个季度会寄钱回来,或二十块,或十五块。
这钱在老家农村里算不少的数目了。钱是寄给公公韩大壮的——公公韩大壮的父母是农民,公公自己却上过几年的学,所以给孩子起的名都挺有文化气息。
每次收到钱,韩大壮会从中取出几块钱交给杨大姐,作为女儿韩芳上学费用。
杨大姐分明记得很清楚,丈夫韩新诚过年的时候回来说过,一定要让女儿上学。只是在自己来这边寻找丈夫之前,公公不知道是听了谁的话,不再给杨大姐钱。
公公告诉她,女孩子上学没什么前途,韩芳不小了,可以干活了,在家干几年活,差不多年纪就可以说亲了。
她猜测这话是小叔子韩新仁说的,但并没有证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不想让韩芳辍学,所以思虑再三,她才决定带着韩芳来北疆找丈夫。
这个决定对于一个连县城都没怎么去过的农村妇女来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没有经验,没有出过远门,一边要照顾韩芳一边要打听去处,这才会被人盯上,偷走了她的钱包和那封重要的信。
她始终不敢去深想为什么老家的公公婆婆以及小叔子不告诉自己丈夫的地址。是丈夫出事了,还是他们不想让自己和丈夫见面?
以前杨大姐还想着装糊涂,这封信寄过来,加上这一次李龙无意中问起,才让她觉得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如何解决这件事情了。
丈夫具体的地址,是什么什么师?第几师?还是什么什么斯?杨大姐并不认字,韩芳认字,但对丈夫韩新诚写的那字迹看不很清楚。
杨大姐决定和韩芳两个好好想想,自己也要认真的琢磨一下,哪怕就算要回去,也得有个稳妥的计划。
不然可能回去后不仅找不到丈夫的地址,还有可能出不来了。
李龙开着拖拉机往队上跑的时候,就看到有人步行,有人骑自行车匆匆的往那边赶着。
他心想这么快吗?这报纸才出来啊,就有人已经看到了机遇,想着去弄点种子?
拖拉机很快,有人喊着,李龙没理会,他想着尽快赶到大哥院子里,看看是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
果然,等到了李建国的院子,发现门口停放着四辆自行车,一辆陌生的拖拉机,不是上一次魏天星的那个。院子里有人正在说着什么。
“老李哥,我说你也是老农民,这钱赚了,致富了,按国家的话说,要先富带动后富啊!俺们就想求个发财的路子,也不是说直接要,俺们买啊,别人出啥价俺们就出啥价啊!”
“就是就是,”立刻有人附和,“俺们也想致富啊,我们是带着钱过来的啊!”
“卖我们一点吧,哪怕就三亩五亩的也行啊!”
……
李龙急忙熄火,快步进了院子。
七八个人围着李建国,旁边李青侠、梁月梅和陈丽蓉想要帮帮李建国,但都挤不进去。杜春芳拿着个棍子都要敲人了。
李建国平时一脸的和善,这时候也被人说烦了,但他知道还得和这些人讲道理,真要把人赶走,这些人出去后往报纸上一说,弄不好李家名声就臭掉了。
他虽然在队里声望不小,但却没有处理过这样的事情,自己倒不怕,主要还是怕影响了李龙。
“都给我住嘴!”李龙爬上了大哥李建国的拖拉机,吼了一声,把所有人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
看到李龙到了,一句话让其他人不说话了,李家人突然觉得好像这事要解决还得看李龙。
李建国那种解释的法子,好像行不通。
“我叫李龙!”趁大家还懵着,李龙大声说道,“你们来错地方了!”
“你叫李龙,他叫李建国,你家两辆拖拉机,我们怎么可能来错地方?”有一个矮个子三十多岁的男的手里竟然还拿着自治区日报,大声说道。
“就是就是,怎么会错?”另外一个人附和着。
眼看其他人要跟上,李龙大声说道:
“我们的确种打瓜得了钱,但你们想想,一公斤打瓜两块八,比麦子贵二十倍,你们卖不卖?”
“那肯定卖啊,勺子才不卖啊!”
“当然,别说两块八,一块八我也卖啊!”
“所以啊,我们家种了十亩地,收了一千八百多九百公斤,那也卖啊,全都卖到炒货厂了。”李龙站在拖拉机上,天然比其他人高,那气势就能镇住不少人:
“赚钱的事情谁不干,是不是?这辆拖拉机就是打瓜换来的。换你们,难道你们还会留一两百公斤?”
这些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了。
“想要要种子,要么去种子公司,要么去炒货厂。他们那边一时半会儿可能还炒不了那么多,晚了就真没有了!”
李龙这么一说,有三五个人立刻就离开了院子,匆匆而去。
剩下的人却还是不信:
“我去了种子公司,人家说没有……”
“就是,我也去了。你家肯定留种了,均我三五公斤也行啊……”
这些人想耍赖。
李建国有点愁,实在不行,打出去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