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小秦王 作品
第137章:大明的户籍制,绝对不是种姓制。(第2页)
“带着这样的民间,这样的天下,就像是寒冬腊月,湖中之水,凝结成冰。”
“你终其一生,日子过得再好,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该是什么,还是什么?”
“那这样的天下,还能有更进一步的可能嘛?”
“而且这样的户籍制,更是让百姓都得在家门口“扎根”,不能随便搬家,这就像给百姓画了个圈,让他们待在里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朝廷能清楚知道百姓们都在哪里,方便收税和管理。”
“但是时间长了,问题也就来了,而这不仅仅会影响天下经济,更是会让民间丧失活力。”
朱棡还是摇了摇头道。
说白了,这样的户籍制,不贴切于实际,并不能减轻民众的负担,更是会激化社会矛盾。
“你的意思就是不能加剧矛盾,放开对于百姓的束缚,让他们可以自由作为,是与不是?”
朱标思索片刻以后,方才转头看向朱棡道。
“没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工匠干不下去,你可以去种地,农民要是不想种地,也可以去当工匠,经商。”
朱棡笑着点了点头道。
“这样一来,朝廷还能管控得住么?”
闻言,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担忧之色。
朝廷也不是不能放开对于百姓的限制,但是这样一来,管控的力度就会越来越小,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大明是朝前走的,所以会越来越好,未来也是一样的。”
“而只要你朝廷的政策好,百姓就会更好的管理,毕竟若是不想被管理,那本义上其实就是流民。”
“那就无法享受朝廷的政策,那好日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所以与其限制管理,倒不如自愿管理。”
“只要让他们明白,跟着大明走,日子奔小康就可以了。”
“况且户籍制,是重修,又不是废除。”
“简而言之,就是不管你举家搬迁,还是个人出门务工,都需要在当地官府报备。”
“从而获取自己身为大明百姓的身份象征,这样一来就可以享受朝廷的政策,以及诸多优待。”
“那老百姓也不是傻子,所以自然不可能不愿意。”
“毕竟规矩是由我们定的,就像是没有大明的身份凭证,他们做什么都会受到限制。”
“这样也可以确保,身为我大明公民的权益。”
“而且让这些年轻人出去闯一闯,那这其中不乏有聪明的人,所以一定可以混的风生水起。”
“那这对于我大明,又何尝不能促进经济发展?”
朱棡又是停下脚步,方才转头看向朱标笑道:“毕竟现在的大明,处于改革发展的前沿,那即便是一头猪,只要能站在风口,也可以起飞。”
“那贱籍,应该怎么办?”
朱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但还是开口问道。
“通通废除,而历朝历代都不曾给的机会,大明来给。”
“历朝历代都将他们视作贱民,但大明不会。”
“我就是要让他们对大明心生感激之情,我就是要明白的告诉天下人,异族侵我中原百年,元末乱世动荡。”
“可经过这一朝的鲜血洗刷,汉人的江山光复了,天下的正统回归了,但所有的陈规陋习,大明不会承袭。”
“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王朝,一个再也不会有士农工商来定义的王朝。”
“就像唐代名臣魏征所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大明就是要在历朝历代的皑皑白骨上,建立起一个兴盛的王朝,建立起一个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王朝。”
“我要让这天下颠覆过来,若有不服者,若有心生不满者,当施以雷霆之怒,这天下,还是天下。”
朱棡一展裘袍,周身充斥着不弱于朱元璋的霸道,甚至更胜一筹道。
颠覆自古以来的封建陋习,就相当于以天下的士绅、礼法走上了相悖的道路。
但大明有百万披甲之士,何惧这些小丑乎?
也是印证了朱棡回京,两兄弟太子东宫夜谈,想要撼动这亘古不变的天。
“好。”
朱标的眼中也是闪过一抹决绝,便是重重点头道。
枪杆子里出政治,而且大明已经步上了改革的大道,那就断然没有停下的道理。
要不然就是粉身碎骨,所以唯有齐头并进,才能搏出一条康庄大道。
就当为这天下的百姓,搏出一个青天白日。
让这天下的芸芸苍生明白,日月合则为明,天下自有公道昭昭,可替日月!
“你不用跟老爷子商议一下?”
朱棡倒是饶有兴趣的看向朱标道。
“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而若是什么事情,都要去找老爷子商议,那这个太子,我也就没必要干了。”
朱标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便是伸出手接住一片雪花,方才轻声道。
“老爷子摊上我们这两个儿子,命还真不是一般的好,处处都在为他老人家着想。”
“还得处处为他老人家擦屁股,就让那老头偷着乐吧。”
朱棡的眼中也是闪过一抹狡黠之色。
快刀斩乱麻,以最快的速度拍板敲定,那即便是朱元璋炸锅,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最多也就骂他们两句。
可是对于这天下,那就足以掀起惊涛骇浪。
甚至会加剧士绅豪强的反抗。
而且在这种极限的压迫下,士绅豪强已经无路可走,那除了造反,就只能是造反。
所以与其跟他们博弈,在政治上针锋相对,慢慢的削弱他们。
倒不如激起他们的反抗,一举镇压他们的暴乱,从而彻底平息士绅豪强之乱。
自此以后起,剔除古法弊端,只留其精华,配以大明新政新礼,重塑天下风骨。
“殿下,这是中书省今日送来的秘奏,请您过目。”
就在朱棡与朱标刚走到惠妃宫的门口,锦衣卫便是匆匆忙忙的赶来,并且将一封秘奏呈上道。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胡惟庸又出了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