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922章 惊天一撞

 本来,常浩南是准备在家里等着,看大新闻会不会真的在那天来临的。

 然而好巧不巧,9月11日下午,科工委组织了一场关于航天产业发展的座谈会。

 其实原本来说,这事应该和航空动力集团没有任何关系才对。

 但常浩南却还是作为资源二号/海洋一号卫星的主要参与者,以及更重要的,火炬集团总经理,被单独邀请出席。

 那就没办法了。

 座谈会这种东西,在形式上比较随意。

 对于绝大部分与会者来说,甚至无需提前特别准备。

 包括常浩南自己,也是前一天才临时得到的通知,说有可能需要他汇报火炬集团的工作情况以及未来规划。

 但这一次座谈会,级别却很高。

 除了丁高恒以及三位副主任悉数出席以外,甚至还有总管科技领域发展的上级领导。

 常浩南作为一家二级央企的副职,甚至都成了出席人员中级别最低的存在。

 只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特殊原因,他还是被安排到了会议桌相对靠前的位置。

 考虑到会议主题与航天相关,自然是由目前仍然兼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文杰来主持。

 当然,这种内部会议,又不是务虚会,其实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主持人”。

 栾文杰只能算是第一个发言而已。

 在寥寥数语的开场白之后,他先是快速总结了过去几个月来华夏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绩,重中之重自然是年初成功发射的神州二号飞船。

 1999年末发射的神舟一号,本质上只能算作“原型机”,为了保证首发节点,因此还有不少设备和系统没能安装上去。

 但从神舟二号开始,就是技术状态完整、实际上已经具备载人飞行能力的全状态飞船了。

 此后一直到真正载人的神舟五号,都只有载荷层面的调整。

 因此,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一番。

 常浩南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过,出乎他的预料的是,这部分内容的篇幅竟然还是很短。

 “关于载人航天工程的进展,以及探月项目的立项准备工作,航天局已经向上级提交了专门的报告,因此,不作为我们本次会议的重点。”

 还没等常浩南怎么反应过来,栾文杰就直接进入了一段总结,然后话锋一转:

 “接下来,我将汇报一下关于目前尚未实现的规划部分……”

 “首先是原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发射,但因为外部原因导致研发受阻的海洋一号试验卫星,目前已经通过部分国产替代加部分换用其他国外供应商的方式,基本解决了硬件层面的问题。”

 “至于软件层面……”

 栾文杰说着看了一眼坐在斜对面的常浩南:

 “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初,国家遥感中心就已经通过资源二号卫星,确定了从卫星遥感信息当中挖掘更深层次数据的可行性,并且这些数据已经在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以及国家的新世纪四大工程中发挥了作用。”

 “只不过,当时的测试主要还是依托地面设备完成,而海洋卫星由于其遥感对象的时敏性,需要在星上进行一部分数据处理,以提高时效性……”

 这个话题,说起来其实和常浩南关系比较密切。

 不过,长篇大论的部分,主要还是由栾文杰本人来完成,常浩南只是在领导对具体技术问题,以及资源二号卫星的情况感兴趣时,才需要偶尔插上一句嘴。

 然而。

 躲过了海洋一号卫星这個明枪,却没躲过接下来的暗箭。

 座谈会甚至一直开到了晚饭之后。

 航天科技集团的王恒礼总经理开始介绍正在规划当中的下一代运载火箭,并且集中表明了低温结构动力学、重型箭体应力分布优化、液体燃料高频燃烧震荡、雾化蒸发燃烧过程的理论研究和模型验证等一连十几个问题。

 即便不说全部,至少有三分之二都跟火炬集团直接相关。

 这下子,常浩南总算明白为什么今天要特地把自己叫过来,还安排到这么靠前一个位置了——

 王恒礼的汇报一结束,在场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他这里。

 要不是这些年来已经身经百战,见得多了,恐怕面对此情此景都会有些发抖。

 好在,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