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822章 航空装备试验基地(第2页)

 

有点51区那意思。

 

当然,尽管没人明说,但肯定也有点跟空军鼎新基地对标的意思在。

 

所以,空警200作为海军方面出资立项的预警机,就成了第一个享受此处高规格待遇的型号。

 

“常总,我们可是有一阵子没见过面了啊。”

 

常浩南刚从挑战者601的机舱里面走出来,王晓模和梁绍修就迎到舷梯附近,分别跟他握了握手:

 

“我还以为,你把自己这个副总师的名头给忘了呢……”

 

作为空警200项目的负责人,王晓模当然记着自己还有一位几乎没露过面的副总师。

 

“我……”

 

常浩南心说这篇可赶紧揭过去吧,同时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

 

“是啊,好久不见。”

 

说完紧了紧身上的大衣,以抵御周遭这见鬼的海风:

 

“很惭愧,作为副总师,只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现在手头有项目,还得来麻烦你们……”

 

“诶,可别这么说,这预警机的总体设计,可还是你提出来的呢。”

 

王晓模稍稍放慢脚步,回答道:

 

“要是没有您提出这个t字形天线的方案,那我们估计就直接用类似萨博2000那样的平衡木方案了……”

 

这个时候,刚才一直没出声的梁绍修也在旁边不住点头:

 

“而且更重要的还是平台本身吧,前阵子我们还没到辽省这边的时候,有次在陕南的试飞就赶上严重积冰天气,好在是除冰系统工作及时,否则还真就有可能出事。”

 

语气中还带着点后怕。

 

说话间,常浩南一行人走进了远处停着空警200的大型机库——

 

由于长期以来的主力装备都是一二代战斗机,导致华夏航空兵过去在飞机地面保护这方面历来不够重视。

 

毕竟歼6歼7这种东西,也确实没什么需要娇惯的。

 

至于你说雨雪天气怎么办……

 

对不起,这些飞机本来就没办法在恶劣天候下作战。

 

不用起飞……

 

但随着第三代战斗机,以及一批特种机的陆续装备和试飞,再这么粗糙下去肯定是不行了。

 

而这个大型恒温机库,就是海军航空兵的第一次尝试。

 

刚一进门,最吸引常浩南注意力的甚至不是那架背着高耸天线的预警机。

 

而是在机库周边的大半圈操控台。

 

给人感觉不像是进了个机库,反倒像是个车间……

 

或许是注意到了常浩南四处乱瞟的眼神,王晓模笑着介绍道:

 

“这座机库可是厉害得很咯,海军专门考虑到技术验证工作的便利性,花大价钱加装了不少维修和辅助设备。”

 

“一些小的零部件更换还有软件升级,都可以把东西运过来之后在这原位进行,都不用把飞机飞回到厂里面去。”

 

“好家伙……”

 

常浩南在重生之前倒是见识过类似的全功能机库,但是在2000年看到这么个东西,还是让他不由得啧啧称奇:

 

“那确实是很方便了。”

 

常浩南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本来以为飞机还得回一趟南郑才能完成自己所需的升级。

 

但如今看来,似乎可以免去一轮折腾。

 

“所以我们才提前把飞机从阎良转移到这边来。”

 

王晓模说着拉开舱门,带着另外两人钻进了已经满满当当放置了一排显控台的机舱内部:

 

“一方面是测试飞机在沿海环境下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是测试雷达的工作效果。”

 

作为一个不太称职的副总师,常浩南其实还是第一次进入到这架飞机,或者说是第一次进入到一架预警机的内部。

 

因此还感觉有点新鲜。

 

王晓模倒是早就见惯了第一次上预警机的人是什么样子,于是非常熟练地给常浩南来了段贯口,介绍每个设备具体是什么功能。

 

常浩南则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直到前者讲到最核心的多功能雷达显示器时,他才开口打断了对方:

 

“王总,说起雷达。”

 

常浩南指了指头顶:

 

“咱们这个天线阵面,还能造出更大尺寸的么?”

 

他记得最开始跟王晓模聊起国产预警机的时候,对方好像说过这个天线的尺寸是8米*0.6米左右。

 

就运8这个平台的体量而言,当然已经足够大了。

 

但如果要用图214,或者国产化之后的C909做平台,那或许还能容纳更大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