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341章 最后还是逃不过要讲课(第2页)

 常浩南手上包饺子的动作不停,但喜悦之情已经溢于言表。

 刚刚杜义山和唐林天讲过之后,他也回忆起来了这位后来同样评上院士的阎良楚。

 进入21世纪之后,华夏包括第四代战斗机和大飞机在内的重要航空项目,基本都有他参与的身影。

 更巧的是,常浩南在新舟60上面应用的那套技术,原本就是被阎良楚的课题组所攻克的。

 只不过那是2010年左右的事情了。

 而如今,对方又被常浩南的成果影响,提前走上了与上一世相同的赛道。

 总之这么看,二人好像还颇有些缘分。

 当然,常浩南感到高兴的原因不只有这个。

 更重要的是,随着他本人成果的不断增加,已经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其它人,甚至其它研究领域的进步。

 这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分身乏术的常浩南无需亲自参与很多重复性较高的项目。

 比如他之前在八三工程中取得的成果可以被其他人应用到两个三代机项目和歼轰7的升级之中,如今在十号工程中开发出的技术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十一号工程里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也是常浩南如今可以常驻京城,并把后面一段时间的主要精力放在模锻压机和仿真软件这种基础研究项目上的底气。

 否则像是刚重生过来那会,光是四处赶场就已经够他忙的了。

 现在尽管还是有一些救火的活,但至少同一种类型的火基本只需要救一次。

 “对了,师弟,你下半年有什么打算?”

 第二次抬起头的刘洪波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咱们那个课本已经准备出版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们这届研究生应该是第一批上这门课的学生……”

 其实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如果你有空来上课,那能不能直接替我上课。

 二是如果你不愿意上课,那为了我们大家考虑,是不是就别来上课了。

 但这个表述还是过于委婉了。

 以至于常浩南还以为刘洪波是要他到时候去听几节课,然后评价一下。

 “下半年……应该还是挺忙的。”

 常浩南想了想之后回答道:

 “光是计划由我牵头或者以我为主的就有两个,另外贵航那边的高教机和十号工程我也要参与,还有14所和603所合作搞的预警机,不过预警机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批下来……”

 这一个个项目名字听得刘洪波头上直冒虚汗——

 自家师弟现在的排面,已经基本上跟一些领域内的资深教授有一拼了。

 和杜义山这样大院士唯一的区别,也就是目前暂时还没人花钱找他来挂名而已。

 不过看这架势也快了。

 毕竟回忆一下的话,似乎但凡是常浩南提出来的意见,最后至少也成为了一个项目。

 有的还成为了部委甚至国家级计划。

 这成功率,谁看了不眼馋呐……

 停顿一下之后,常浩南又继续道:

 “不过,既然刘师兄你都发话了,反正下半年这些项目大多数都在京城,课我还是可以抽时间去听几节的……”

 刘洪波头上的虚汗更多了:

 “不是,我的意思是,这个……到时候要是师弟你在下面坐着,我在台上,不太敢讲啊……”

 “所以能不能……先给我示范两节课?”

 还没等常浩南反应过来,一旁的唐林天和杜义山也跟着附和起来。

 “就两节课嘛,以小常你之前那次讲模拟时候的水平,随便就能上,不要有顾虑……”

 “是啊,小刘毕竟是你师兄,帮衬一下……”

 看着衔接完美的三人,常浩南严重怀疑今天晚上是个设好的局……

 但既然别人都这么说了,那他又能怎么样呢。

 只好点头答应。

 不过再三强调,最多只上一节。

 结果刘洪波连犹豫都没犹豫就同意了。

 这让常浩南耳边响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华夏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