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房门敞开着,所以维克托和马林科夫两人就没有敲门,他们一前一后的走进办公室里,而此时的办公室里人头攒动,根本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两人的到来。
维克托跟在马林科夫的身后,一进门就环顾四周,将到场的人粗略的认了一遍。他发现,今天前来参加这个会议的人,不仅仅是政治局的领导同志们,还有来自外交部、国防部以及总参谋部的一些人,另外,还有几名看上去似乎很眼熟的人,维克托依稀记得,其中有两个似乎是来自联盟科学院的科学工作者。
此时,办公室内的所有人,都在看着悬挂了幕布的那面墙壁,就在幕布前,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别尔乌辛同志,正指挥着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更换投影机上的幻灯片,从那闪烁的画面上看,正在换上去的幻灯片,应该是一张地图,而且还是一张世界地图。
“按照科罗廖夫同志提交上来的数据报告,尽管此次火箭试射的总射程,只有八千八百多公里,”等到地图换上去,别尔乌辛同志才继续说道,“但考虑到本次试射的性质,以及燃料的配属状况,我们的专家认为,火箭的有效射程或许达不到理论上的一万公里,但接近这个射程还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这里,他停下来,抬起右手,推了推有点滑落的眼镜,继续说道:“如果这个理论射程真的可以实现的话,我们可以从这份地图上看到......”
“若是我们将滨海边疆区划定为战略火箭军的驻扎基地,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从我们的火箭军基地,到美国的华盛顿,最远距离不会超过七千公里,”别尔乌辛用手中指示杆在幕布上圈圈点点,“到洛杉矶的距离,不足六千三百公里,到旧金山只有五千九百余公里,到纽约差不多有六千八百公里......”
他将指示杆放下,眼镜片后面的一双眼睛里,放射着兴奋的光:“这也就是说,我们的新式火箭,在昨晚试射成功的新式火箭,其射程足以覆盖美国本土的绝大部分城市,一旦战争爆发,我们可以在三个小时内,利用原子弹对美国本土的所有重要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而美国人若想实现同样的目的,则至少需要花费数倍与我们的时间。”
“总而言之,这一款昨晚试射成功的火箭,对我们来说,将是一柄能够致胜美国的利器,”别尔乌辛最后说道,“它使得我们在与美国的核对抗中,获得了效率上的决定性胜利。我的建议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东方,依靠着火箭技术优势所提供的战略性超前,我们应该在更加贴近美国本土的地方,向华盛顿施加更直接的压力。”
好吧,别尔乌辛同志的这一番发言的确是鼓舞人心的,而且,他所做的陈述显然也没有错,这一款新式的,理论射程能够接近一万公里的火箭,对于联盟来说,确实是一件战略性的国家利器,它的出现,将导致美苏在核对抗方面的均势被打破,而且,联盟的领先还并不是仅仅局限在核武器的数量上,而是体现在了核武器的运载方式上。
在战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人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实力,一直都在核武器的运载技术方面,强调远程战略轰炸机的作用,因此,他们开发出来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不管是技术还是数量,都不是联盟所能够比拟的。为了与美国人展开对抗,联盟不得已另辟蹊径,选择将主要的研发方向投入到了火箭技术上,如今,这份成果终于出现了。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以战略轰炸机作为核武器的运载方式,其本身受到的限制非常多,考虑到战略轰炸机的航程问题,美国要想对苏联展开轰炸,就必须在尽可能贴近苏联本土的地方,构建前进机场。与此同时,远程战略轰炸机在尝试对联盟本土实施轰炸的时候,还要首先突破联盟防空雷达预警网络,其次,还要应对后续很快就会到来的空中拦截。
而火箭技术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的问题了,毕竟在如今这个年代,反导系统还根本不存在,它的概念都还没有提出来呢,而依靠飞机对火箭进行拦截,这个......戏剧性有点高。
最重要的是,如今,联盟的火箭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美苏之间的战争真的爆发,美国人要想在贴近苏联本土的地方构建前进机场,难度显然就更大了,毕竟联盟掌握的火箭对机场的危险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