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众生能够不虚妄的取住外境,不以于被杀的过去心去认知被杀时和被杀后的果,就不会成就这个颠倒梦想。而以被杀时去认知这个将被杀,就不会于被杀的真实有苦,无有挂碍、无有怖畏,就会远离颠倒梦,成就于对被杀的正确真实的认知。不会以无常被杀想,成就于被杀的非无常中有所得的果,成就于被杀时和被杀后的实有所得被杀得苦果。”
“佛这时知道了众生受苦的原因了,是众生有为的取住了被杀的行为无常的过去心,去成就了那个于被杀时的现在的想,成就了颠倒的梦想,成就了于被杀真实的无为,成就了了于被杀的无常虚妄认知的有为,然后成就了于被杀有所得,有生死、有苦。于不被杀无所得,无乐、得苦。
若众生,对被杀不住过去心,不住于外境无常性的虚妄的知见中,就不会挂碍虚妄。由不会挂碍虚妄,就不不怖畏虚妄,就会远离颠倒梦想,怖畏真实能被杀有苦,因怖畏被杀有苦,而真实挂碍自己的苦,远离被杀,成就不被杀。于不被杀实有所得,成就乐受。于被杀实无所得,成就非苦有乐。这样众生在这样的相中,就远离了苦受,只有乐受,自己成就了于苦厄有所解脱,自在常乐了。”
“不住于被杀的过去心,去成就被杀当下的想,就不会成就虚妄,就不会成就颠倒梦想。而于被杀前,应当远离被杀。这样于不被杀实有成就,而离苦得乐,所以过去心不可得。”
“在被杀前去想被杀后会怎么样,也是于被杀时的实际有苦果的颠倒梦想,于不被杀的行仍无所得,所以未来心于被杀当下也不可得。以未来心,来成就被杀时的想,也成就了颠倒梦想。由这个颠倒梦想的虚妄的认知,便成就了于被杀前不能远离被杀,被杀时实会有苦所得的实际受苦,所以佛说未来心不可得。”
“而于将被杀时,众生对被将杀时的认知,不是取了过去心为想,就是取了未来心为想。这些想于被杀前是不对应的,与被杀当时又是颠倒梦想。对被杀当下的颠倒梦想,仍会成就于被杀时的一个虚妄知见,让众生不能远离被杀,不能远离苦。而于被杀会实有所得,于苦也实有所得。所以佛说被杀前的现在心也不可得,这个被杀前的现在心,于被杀时也是取了过去、未来心,也会成就虚妄。也就是佛所说应不住而生其心的一层意思,实际是不住当下的颠倒梦想而生其心的意思。”
“佛知道了,不住而生心,就可以让众生不挂碍虚妄。由不挂碍虚妄,就不会怖畏虚妄。由不怖畏虚妄,就会成就对真实的怖畏,就可以远离颠倒梦想。由远离颠倒梦想,就可以远离虚妄。由远离虚妄,就可以于贪着虚妄苦厄中解脱,成就自在 的喜乐。”
“由此可见,取着外境的虚妄是我们有为的去做的,是一种自性的习性。所以我们于虚妄的无为,才是于真实的有为,才会离开被杀,才能离开苦。佛又了义了不做有为法,有为法如露亦如电的一层本意了。是说我们不对虚妄去有为,以对虚妄的无为的,就可以令我们远离颠倒梦想,无苦生乐,于苦厄中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