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围猎的规矩1(第2页)

 野猪王,总是能够吸引更多的老母猪的。

 王大山暗暗的观察着,又围着黑石沟走了一圈,仔细琢磨着围猎的策略。

 思索片刻,王大山已经有了眉目。

 他拿出几根红布条,在黑石沟外围的山坡上,找了一些醒目的大树,把红布绑在了大树上。

 可能有人会问了,为什么要把红布绑在大树上,这又是什么规矩?

 其实,这是大白山本地人围猎的规矩。

 少量猎人结伙山上打猎,当然没有那么多规矩,见着什么猎物什么的打就行了。但如果是一群猎人上山围猎,那就有围猎的规矩。

 首先围猎要遵循三条生态保护的规则,就是动物生育季节不打,幼嫩动物不打,三春草厚不打野物。

 这三条是要保护野生动物繁衍及生态持续,不准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受儒释道三家“仁义”“慈悲”“无为”观念的影响,做事情要留有余地。草木厚密时动物易藏不易发现,人穿行其中有较大的危险。

 其次,就是围猎中的枪械管理的规矩。规矩中的第一条,上山下山时,枪口只能朝上,不得朝前朝后。第二条,未见猎物时,子弹不上膛,见了猎物才能上火。

 这两条规矩,有些像军纪,也像技术规程,用意都是为了安全,防止枪支走火伤人。

 扛枪时若将枪口朝前或朝后,一旦跌倒或动作不慎,极易走火,打中前后的人。枪口朝上,即使走火也只能射天,显然安全的多。

 为何不见猎物不上火?因为这时候的猎人大部分用的都是土枪,这种枪没有保险,只要枪机里夹了火炮纸,一碰磕就可能触发,容易伤人或吓跑动物。

 第三点,就是围猎范围的规矩。

 首先是堑内打,堑外不打。所谓“堑”就是事先划定好的狩猎范围,也就是包围圈。王大山绑红绳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堑”的范围。

 绳子如果是挂在树上,表示从外向里包围,绳子系在树上,则表示从里向外包围。

 在包围圈内,见到野物靠近,有把握时,谁都可以开枪。但若动物越过包围圈,就不能再打了。

 其次,隔着水面不打。这一条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打到水面的子弹,很可能像用瓦片打水漂儿一样,飘射甚至折射很远,容易打中对岸的人。

 再次,猎物逃跑方向,若对面有人不能打。这条主要是防止误伤到对面的猎手。

 第四,是没看清楚野物不能打。这条也是怕误伤了人。

 最后,是不能打空枪,也不能试枪。这主要是防止枪声吓跑动物,破坏围猎布局。

 这些就是围猎的规矩,在一个围猎的团伙中,炮手就是这个团伙中的头头,与赶山的老把头一样,炮手也负责观山寻找猎物,划定“堑”的范围,制定围猎的策略和分配获得的猎物。

 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定,在打到猎物后,作为炮手,可以先拿到猎物的三成,剩下的再根据大伙出力的多少进行分配。

 如果在一次围猎过程中,有人没有遵守围猎的规矩,或者犯了错误,那么也有规矩进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