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第98章

    “兄长这话说得轻巧。”
 

    姜璇少见地对着姜静行摆脸色, 可见真是心中不满。
 

    “我倒是想拘着她,可我哪里拘的住。”
 

    姜璇瞪了姜静行一眼“你怕是还不知道你女儿前些日子去踏青,将人一脚踹进了河里吧,再这样下去, 她还嫁的出去吗”
 

    说起这件事, 姜璇就头疼,她发自内心地担忧姜绾日后会吃亏。
 

    明明是个聪慧过人的姑娘, 也懂得低调示人的道理, 可偏偏行事作风却得了当爹的真传。
 

    与人无事还好,做事说话知礼懂礼, 让人挑不出一点错来,端的是名门贵女的作态, 可若违了她的心意,竟是懒得和人耍心思,直来直往的很。
 

    比如,一言不合, 直接撕破脸皮将人踹进河里
 

    “踹进河里为何”姜静行高声问道,眼中单纯的好奇, 毫无羞愧之色。
 

    姜璇目光凉凉地看她,明白过来,这才是罪魁祸首。
 

    大约是她眼中谴责的意味太明显, 姜静行心虚地以拳掩唇咳了两声,面色讪讪道“我怎么不知道, 绾儿不是不讲理的人, 怕是有什么误会在。”
 

    姜璇白了她一眼“你当然不知道,她特意嘱咐知晓此事的人瞒着你,被踹进河里的姑娘嫌丢人, 也不愿声张,这才将你瞒到了现在。”
 

    姜静行不在意这些,她只想知道“绾儿为何打人”
 

    一想起这件事,姜璇就想叹气“那姑娘年轻气盛,和绾儿斗诗输了,走的时候有心撞了绾儿肩头。绾儿在你面前温婉,可在他人面前,那是一点亏都不吃,直接拉住人家要致歉,两人吵了几句,也不知那姑娘说了什么,绾儿竟然直接把人踹进了河里。”
 

    “也亏的周围都是女郎,若是有男人在,那姑娘岂不是毁了名声。”
 

    还有你女儿本就不太好的名声。
 

    知道了个大概,姜静行点点头,当即便对面露担忧的姜璇保证道“这样吧,等她回来,我说说她,再找个女夫子教教她,绝对好好管教她。”
 

    说这话时,姜静行满脸的郑重,就差指天发誓。
 

    姜璇瞅她一眼,又叹气道“我只是担忧绾儿的婚事,她这性子,日后可如何与夫君相处。”
 

    这回姜静行没应和,只是笑笑没说话。
 

    不然还能如何,她能说她根本没想让姜绾嫁人吗。
 

    此时的姜绾尚不知家中风波,她这几日的确很忙。
 

    经过泰安寺一事,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求人不如求己,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件很痛苦的事。
 

    而她一旦离了父亲,就什么都不是,只能坐以待毙。
 

    所以她要有自己的人手,这些人要绝对听她的话,能甘心为她驱使,做她手中的刀剑。
 

    姜绾为自己心中的想法感到震惊,因为这绝对不会是闺阁小姐该有的心思,但震惊过后,她便开始规划该如何做,又该从哪里入手。
 

    她要学的要做的,太多了,只能是自己摸索,即便姜静行察觉到一些端倪,但在女儿没有求助她之前,她不会擅自插手。
 

    不过,哪怕忙的不着家,姜绾也不会忘记自己父亲的生辰。
 

    姜璇刚从主院离开,姜绾便带着秋禾回了靖国公府。
 

    靖国公府后门。
 

    秋禾提着裙摆跳下马车,紧接着,车里又跳下来个雄雌莫辩的美少年,仔细看看眉眼,不是别人,正是做男子打扮的姜绾。
 

    门口侍卫见到二人,因着管家的吩咐,个个都是目不斜视,全当自己是个睁眼瞎。
 

    主仆二人一路穿行,进了后院后,又择了回清晖阁最远的一条路走,因为只有这条路能绕开主院。
 

    她们知道今日姜静行在府上,姜绾不想这幅样子出现在父亲面前,也不想有什么闲言碎语传到父亲耳中,所以不仅选了小路,还特意避着府中侍女小厮走。
 

    也幸亏今日是姜静行生辰,府中下人忙的很,根本来不及留意身边的动静。
 

    秋禾关紧身后屋门,拍着胸脯松了口气“太好了,没人发现我们。”
 

    姜绾没有指出秋禾这话的天真,她走到桌前,给自己倒了杯茶水。
 

    秋禾走到自家小姐身边,喜滋滋地说道“小姐真厉害,三言两语便将那进士说的哑口无言,亏他还是个进士呢。”
 

    “不过是个自命不凡的凡夫俗子。”姜绾双手抱着茶杯,秀美微蹙,“只可惜没见到泰安楼背后的东家,买卖没谈成。”
 

    这几日她想了许多事,最后决定先从银钱入手,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便去看看了她名下几间门铺子。
 

    铺子生意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于是她转道去了泰安楼,毕竟做什么生意不重要,重要的是客人,上京城能聚集达官显贵之流的地方,只有泰安楼。
 

    而泰安楼除了酒水,其余的菜式,歌舞一类的杂事,他们一概不负责,只要有人给够银两,不论是谁,都能把生意做到楼里。
 

    这些人每年一换,姜绾打算将所有事都包揽下来。
 

    可谁知她还没见到东家,便听见隔壁包厢有人大言不惭,借着褒扬文官的清贵,批驳武将的粗莽,言语间门,还隐晦地批驳靖国公府的煊赫,更是引来一群人应和。
 

    可想而知姜绾当时的心情,在她看来,这人就是在明晃晃辱骂自己父亲,她岂能忍受。
 

    等将人驳斥回去,生意也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