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仲、徐子陵抑郁了。
那天之后,李素没在出现,也不见他们。
这个结果,徐子陵欲哭无泪,连带着这几天看寇仲的眼神都变得很不对劲。
面对自己兄弟的目光,寇仲这两天没少赔笑,一世人, 两兄弟,徐子陵毫无疑问是彻底被他给坑了。
两人拉耸着脑袋,坐在第一楼里,满心不是滋味。
连带着不久前跋锋寒战败曲敖,两人看起来都那么的索然无味。
李素虽然说给他们半年悠闲时间,之后又让人带了两本书过来,交给了他们。
很直接传言给他们,是想要半年后被抓起来学?还是从现在开始就一点点通过实践的方式自己慢慢学?
两人没有任何犹豫的选着了后者。
苦笑一声, 两人同时将自己手里的书翻开。
一看, 两人怔住,不一会儿就被书里面的内容吸引。
寇仲的多是与战争有关,徐子陵的则以民生为主。
通过各个角度,进行阐述,小道地方百姓,达到国家大事,无一不包,极其全面。
末了,在书的每个章节,还有相应的课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见解给出回答。
两人先是被吸引了进去,一直到看到课题后,两人才豁然醒悟,抬起头对视一眼,忍不住脸色豁然色变, 明白第一楼主是来真的。
寇仲有些瑟瑟发抖道:“小陵,为什么我感觉头皮发麻, 心惊肉跳,心寒蛋颤,但是却生不起半点反抗情绪,反而有种莫名高兴,是怎么回事?”
徐子陵苦笑摇头道:“因为项离大哥确实将我们当弟弟,并且也不像他人那般小瞧我们,反而认定我们两有能力,给予了我们认同,以前偷听夫子讲课的时候不是有这么说过吗?士为知己者死,项离大哥以国士待我们,哪怕感觉麻烦,内心却依旧忍不住喜悦。”
“小陵,怎么办?我心肝很乱。”
“不知道,但是学着试试吧,小仲。你不是要争霸天下吗?不是要证明自己吗?现在机会来了,那就抓紧吧。并且虽然明明我们两个都只是第一次见项离大哥,可从他的画来看,他对我们的了解却在扬州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他若是真的有什么想法,我们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并且我能感受到项离大哥虽然说了那些话,可还是给了选着余地的,书就是证明,让我们学习,也给了我们缓冲的余地,除了让我们思考,也是让我们考虑,若真不愿意,项离大哥应该也不会强行要求。”
“哈,想我寇仲一心想要证明自己不弱于人,结果机会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却如此这般,这是矫情吗?”
两个小家伙一脸苦笑,却认真无比的就课本上的内容,开始整理起自己的回答来。
差不多一周后,两人才收起书本,内容太多,哪怕记住了,里面的一些问题,还需要好好思考一番,甚至于自己去亲自实践一下后,才能得出答桉。
起身,他们准备离开了。
毕竟已经待了不少时候了,洛阳这边的事情,可还没有整理完成。
特别是李密方面,定然不能让其攻下洛阳,不然这天下争霸,基本上就没别人什么事情了。
“准备走了?”
声音忽然想起,是李素。
两人一怔,没想到第一楼主还在。
“是!”
“书读的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现在才知道,这打天下居然有这么多门道在里面。”寇仲苦笑。
“民生的事情竟然如此复杂,还有‘经济’方面,竟然有那么多学问在里面。”徐子陵同样也是一脸苦笑。
这三天,两人三观无疑被狠狠的刷新了一番,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么的粗浅。
“是么?”李素笑了笑,战争论,经济学,近现代的结晶产物,效果不言而喻。
寇仲准备告辞,徐子陵却忽然抬头看向了李素道:“项离大哥,你一直都观察着我们,对吗?”
“对!”
“那娘她...。”徐子陵问出了心中最大的问题。
一旁,寇仲闻言,顿时默不作声起来,对方既然一直观察着他们,应该也就知晓他们的情况,这么说虽然有些过了,但两人性格就是如此,集中感情。
“傅君卓吗...!”
两人不语。
“还活着,你们哭昏过去后,我将人带走了。”
刹那间,两人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李素。
“不只是傅君卓,还有你们在瓦岗寨认得姐姐,素素,也被我派人带走了。她现在就在傅君卓身边,照顾对方。”
两人忍不住的捏紧了自己的拳头,呼吸都急促了起来,内心震动,可想而知。
“项离大哥,我们可不可以...。”
“素素的话,可以去见,她在南宁,傅君卓的话要等天下一统之后了,我虽然保住了她的命,却并没有让其苏醒,而是一直昏迷。”
“为什么?”两人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或许是因为危机,或许是心血来潮,她对你们很好,但也改变不了她是高丽人,来中原的目的是为了引发战乱。”李素看着两人,轻轻道:“彼之英雄,我之仇寇,民族大义面前,一切的私情都必须靠边。”
“我知道你们两个很重感情,傅君卓的死对你们打击很大,所以我救下了她,一开始呢我并没有打算争霸天下,所以打算等时机成熟了,就让你们见面。
但是现在不同了,既然决定要争霸天下,那么汉民族就是我最优先的事项,高丽、突厥、吐谷浑无疑都是敌人,一统天下不是难题,汉家想要和平,就必须将周边这些国家全部解决,不然这天下就算打下来了,用不了多久又会再度乱起来。”
徐子陵吸一口气,忍不住道:“项离大哥,一定要侵略别的国家吗?”
李素闻言,笑了起来,他伸手摸了摸徐子陵的小头道:“傻小子。”
拿出一张纸,李素轻轻道:“这是我让人进行的统计,晋武帝太康元年,灭吴后,统一我中原户籍有246万户,约1616万人。然后最多户口的时候是晋武帝太康三年,载于史籍的全国为377万户,约226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