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06章 贫穷限制了想象



    元旦这场雪下的不算大,地上薄薄一层雪,当天下午就化的干干净净。

    放完假次日上班,陶玉书第一次开着皇冠去上班。

    车子买回来半个月,她也在林朝阳的陪伴下练了半个月,驾驶技术已经逐渐熟练。

    白色皇冠出现在东四八条52号楼的楼下,这会儿正是上班的点儿,陶玉书从车上下来后,立刻引来了同事们的关注。

    “哎呦!玉书,什么时候买的小轿车啊?”

    “前些天买的。”

    开车来上班,陶玉书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设,但见面后她还是疲于应付同事们热情、好奇的态度。

    没一会儿的功夫,她和她的白色皇冠就被同事们给围住了,大家七嘴八舌的问来问去,包括在同一栋楼里办公的戏协的一些人也来凑趣。

    不出意外的话,这辆白色皇冠将会成为东四八条52号楼近几天最热门的话题了。

    好不容易等陶玉书进了办公室,同事们的热情才逐渐散去。

    进入工作状态后,她心无旁骛的审着稿子直到中午,午饭后她站在窗口眺望,借此缓解一下眼睛的疲劳。

    然后就看见,楼下停着的白色皇冠旁围了几个男青年,大家似乎在兴致勃勃的讨论着什么。

    “以后你这辆皇冠可要成为我们编辑部的标志性物品了!”

    陶玉书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不用看她也知道这是编辑部的老大姐王扶在调侃她,陶玉书轻松的应对了两句。

    这个时候其他同事也凑了过来,大家好奇的除了汽车这件事之外,更好奇的是林朝阳的版税收入。

    今年下半年关于版税付酬制度的事在文学界闹的沸沸扬扬,林朝阳一度也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最近几个月舆论热度是过去了,但《闯关东》所掀起的阅读热潮却一直没有过去。

    赶上出版,表现出了远超一般文学作品的热销程度,这自然再次让林朝阳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听说《闯关东》的销量奔着三百万册去了。玉书,这是真的吗?”

    “哪有那么夸张,也就二百多万册。”

    “二百多万册!那也够多的了,才出版几个月啊!照这速度,五百万册也拦不住啊!”

    “难怪你们两口子会买车,朝阳这回拿的版税少说也得有十万了吧?”

    同事们聊到版税的问题,陶玉书一律装作没听见,大家也明白她的心理,这种事肯定不能拿到台面上大张旗鼓的宣传,但这并不妨碍大家饶有兴致的讨论。

    一群人掰着手指头给林朝阳算版税收入,有说他能赚十几万的,有说能赚几十万的,因为不知道版税率,所以大家只能靠猜,而且猜的数字可以说是非常保守了。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在以前按照千字稿酬付酬的时候,你的就是写个一百万字,卖了几百万册,作家拿到手也就几万块钱。

    大家都知道执行版税付酬之后,作家的收入肯定会提高,但具体能提高多少,谁也说不好。

    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贫穷限制了想象。

    陶玉书听着同事们的讨论,心中不觉发笑,他们这些人要是知道了朝阳第一次版税结算就得了72万元,该会是个什么表情?

    若是按照整本书的版税收益来计算的话,这个数字就更夸张了,林朝阳的收入很有可能会超过200万元。

    在陶玉书胡思乱想的时候,大家的话题已经从“林朝阳能拿多少版税”转移到了“出版社要不要执行版税付酬制度”这件事上来。

    作家拿版税也好,拿千字稿酬也好,跟编辑没什么关系。

    同样的,出版社支付给作家多少版税或千字稿酬,也跟编辑没关系。

    反正他们拿的都是死工资,充其量有一点奖金,所以大家讨论了一番,还是支持版税付酬制度的人较多。

    因为大家都明白,版税付酬制度最大的好处无疑是能够大大的刺激作家们的创作热情,这对于编辑们的工作肯定是有帮助的,对于出版社也有好处。

    大家互惠互利,各取所需。

    “不过这事肯定没这么简单的。现在看的话,朝阳以后肯定会一直拿版税,谁让他的作品一直受欢迎呢?出版社也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可一般的作家,想要拿版税仍旧不是件容易的事。”祝伟说道。

    “凡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来嘛,至少现在是开了个好头。我跟手底下的作者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可都是对朝阳感恩戴德啊!”王扶笑着说。

    大家闻言也不禁笑了出来,版税付酬这项制度在国内的推行,对于广大作家群体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作为首倡者,林朝阳自然成了作家们感激的对象。

    到了下午,陶玉书去与装帧设计讨论新一期《人民文学之友》的设计封面。

    自从八月份创刊以来,《人民文学之友》已经发行了五期,作为《人民文学》的副刊,这份刊物属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

    不过跟那些富二代一样,它固然能够享受到上一代人的福荫,却也被上一代人的光环笼罩着。

    《人民文学之友》创刊号上市后,很快便突破了10万份销量大关,之后的几期杂志,销量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缓慢上涨,但涨幅却看的陶玉书有些心焦。

    如果是一份新创办的地区文学刊物而言,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出色了。

    可《人民文学之友》却不同,它头上顶着“人民文学”这四个字,老大哥每期销量都稳定在一百四五十万份之间。

    不管是销量、影响力还是官方地位,妥妥都是中国文学期刊行业的头把交椅。

    身为副刊的《人民文学之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很难让人满意。

    陶玉书身为副刊的执行副主编,看到这样的情况自然心焦,为了改善副刊的销量,她也没少花心思和精力,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