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371章 英国公张家的决定(第2页)

 知道五军都督府的前身是大都督府,大都督府的前身是枢密院,张维贤叮嘱孙子道:

 “有时间你把这件事告诉其他在都督府任职的勋贵,让他们做出几件实事,上疏向陛下请功。”

 “无论枢密院以后会不会设,五军都督府都要保下来。”

 张世泽听得一惊,说道:

 “爷爷的意思是说,陛下有意用枢密院取代五军都督府?”

 “那咱们勋贵和武将、外戚去哪里任职?”

 五军都督府的权力早就被兵部侵夺,已经沦为虚职。但是再是虚职,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京营和地方卫所都能施加影响。

 勋贵地位如何,一定程度上也会从五军都督府的职位上体现。

 所以京城的勋贵,是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些虚职的。

 张世泽听到五军都督府可能被取代,简直不敢相信。

 张维贤闻言摇头,觉得孙子还差了点历练,指点道:

 “别忘了陛下虚置的金吾卫都督府!”

 “如果五军都督府不做出点事来,陛下说不定真会觉得没有,把寄衔的人都放到金吾卫都督府。”

 “最好让五军都督府有点权,让陛下不方便裁撤,还能用来安置功劳大的将军。”

 “毕竟枢密院若是重设,一定是文官掌权。功劳大的将军,需要一个有点实权、却又没什么大权的衙门安置他们。”

 张家传承久远,对皇帝的心思很了解。张维贤知道大部分皇帝是既看重武勋,又防备他们。

 毕竟文官篡位的可能很小,武将篡位的事情,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当今皇帝不断提高武将地位,但还是把他们置在文官统领下。无论是朝廷的兵部尚书,还是地方担任督师、总督、巡抚的领兵统帅,统统都是文官。

 甚至,皇帝还设立了文官护军使和护军校尉,进一步钳制武将的权力。

 其中目的,无外乎是担心武将地位提高后,朝廷失去控制。

 所以张维贤就利用皇帝的心思,让勋贵争取把五军都督府保下来,甚至在重设枢密院时夺回一点权力,用以安置将来立下大功的武将和勋贵。

 可以说,这次会议之后,朝廷明面上没有什么动荡。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朝堂制度还会改,权力会重新分配。

 细数其中根源,还要从皇帝设立四辅大臣虚衔算起。从那时候开始,就意味着内阁、五府、六部这些衙门必然会被改变——

 避免首席辅政大臣同时掌握军政大权,威胁皇帝地位。

 兵部尚书袁可立地位的提升,就是这方面的直接体现。

 像张维贤这样的明眼人更是已经看出,在经过文官的不断夺权带来的权力失衡后,皇帝已打算对朝廷衙门打散重组,重新分配权力。

 皇帝命刘宗周重制礼乐,并指出重制礼乐就是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更是光明正大地指明了这一点。

 未来文官和武勋的地位如何,英国公张家又会在其中占据什么位置,都会在重制礼乐时体现。

 从枢密院和政事堂的传言,想明白这些的张维贤,突然向自己儿孙询问道:

 “你们两个人,有谁愿意去海外开藩?”

 张之极听得惊讶,不敢置信地道:

 “爹爹,开藩的勋贵都是之前没被赐世爵。”

 “咱们英国公这样的人家,难道还需要开藩吗?”

 “在京城有什么不好,要去海外当野人?”

 张维贤听得大怒,斥责道:

 “什么是当野人?”

 “难道韩王去了海外,以后就是野人?”

 “以后不要再说出这种话,否则别怪我把你派出去!”

 对张之极着实失望,知道这个儿子算是养废了,最多能守住家业,没能力开辟新局面。

 所以他看向自己孙子,带着期盼地询问道:

 “爷爷为何这样做,你有没有想明白?”

 张世泽还是年轻人,有着建功立业的雄心,要不然也不会组建武术社,和很多有同样想法的勋贵子弟混在一起。

 苦思了一会儿后,张世泽道:

 “以后勋贵的地位,要看拥有的封地。”

 “爷爷是想让咱们家选个好封地,维持在朝廷的地位。”

 张维贤满意点头,抚着胡须向儿子张之极道:

 “看看,你儿子都比你还明白!”

 “勋贵现在对皇帝的用处是什么?除了在新皇登极时出点力,平时就是代皇帝去祭祀。”

 “靠这样的作用,陛下凭什么要给勋贵权力?文官凭什么重视勋贵?”

 “但是有了封地,那就不一样了。”

 “陛下需要我们的贡赋,朝堂大臣需要我们守边。”

 “你说,当年我张家若是能世镇交趾,会和现在一样吗?”

 取出一幅地图,张维贤指着上面的交趾,以及交趾旁边的云南。

 张之极和张世泽这下都明白了,这是看上了交趾的位置,想和黔国公一样,以后世镇交趾,甚至拿交趾做封地。

 张之极舍不得京城富贵,不情不愿地向自己父亲道:

 “爹爹,黔国公那样有什么好的,他们可比不上张家……”

 张维贤气得跳脚,打断他的话语,指着京城的西北方向道:

 “难道你还不知道,陛下要在清华园一带建新城,让海外分封的诸侯建府邸。”

 “以后黔国公沐家派人来京城的府邸常驻,你看陛下和朝堂大臣会更看重谁?”

 对儿子是彻底失望,张维贤发现他连这么明显的事情都看不出来,只沉浸在京城的荣华富贵。

 所以他决定加大对孙子的培养,让孙子张世泽带领一批人,前往海外开藩。

 自己已经老了,以后张家的地位如何,要指望这个孙子的能力。

 召集张家子弟商议这件事后,张世泽很快得到了整个张家的支持。张家在军中的旁支子弟也纷纷推荐人进入武术社和武学,为将来的开藩做准备。

 察觉英国公张家动作的其他勋贵,也纷纷加大了对自家武术社的支持,挑选家族子弟,同样为以后开藩做准备。

 可以说,英国公作为京城勋贵的领头人,带动了很多勋贵学习他们。

 还有很多勋贵盯上了皇帝重设的漕运总兵,纷纷自己书写、或找人书写治军方略,竞争这个职位。

 京城的勋贵,在皇帝的各种动作下,完全动了起来,谋求自己在将来的地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