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303章 国人大会

 这些没有入仕的举子,如果只是一个人发出声音,对朝堂上的事情几乎不会产生多少影响。

 但是他们聚集起来发出的声音,别说朝堂上的官员要注意,就连朱由检这个皇帝,都要关注一二。

 作为这件事的推动者,朱由检为了把事情控制在自己掌握的范围内,也为了促进报纸的销量、增加报纸的影响力,吩咐京报推出增刊——

 在原本的四版报纸之外,又增设了四个版面。专门讨论恩科设立、增设县官的事情,让在京的举子的发表意见。

 这让京城举子的言论,顿时找到了汇聚地。他们纷纷踊跃发表文章,表示对恩科的支持,赞成增设县官。

 文章之多,甚至连增加的四版都刊登不过来。以至于朱由检只能下令,把增刊再增四版,刊载这些文章。

 得益于吕祥对印刷技术的改进,这样做增加的成本并不多,所以报纸的售价也没提高,仍旧以原价出售,吸引更多的人购买。

 刘宗周在琢磨周朝的制度,为大明重制礼乐。所以他看到举人集议这件事,便想到了周朝的国人大会。认为皇帝要把这项权力,重新还给民众。

 这件事情主要是为了配合锦衣卫工作,揪出京城可能存在的建虏间谍。但是在客观上方便了邮递业务,京报集团的报纸,可以根据门牌号,直接送到家里面。

 尤其是一些高级官员,为了能早早看上报,也纷纷花钱订阅,看报纸上的消息——

 这个门牌号,也是卫尉署的功劳。在京城各个大街小巷的名字完全确定后,他们根据房屋,为各家订上了门牌号。并且登记户口、重新发放户口簿,确定常住人员和临时居住人员。

 所以大部分官员的态度,已经转向支持增加县官。

 既然如此,明法科和明算科的副榜,怎么就不能赐出身呢?

 县级官员里的法官、主簿职位,正适合他们担任。

 “或者说他的性格中有投机取巧的因素,已经深入骨髓!”

 但是他们的奏疏,根本不用朱由检去反驳。刘宗周这个重制礼乐的负责人,就把他们按了下去。

 但是太仆寺卿秦士文,已经看到了邮递业务的前景,也看到了太仆寺在这个行业的优势。已经打算在各地成立类似的公司,负责信件邮递、邮运物品等等。

 这对朝堂决策,必然产生冲击。大明所有官员,都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所以他们纷纷上疏,激烈反对这件事。而且引经据典,说明这件事情的不合理。

 尤其是听说增刊的事情是皇帝下的命令后,他们更是认为皇帝在支持他们。更加踊跃地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表示对增设县官的支持。

 这些人几乎都知道,《京报》不但是皇帝让内府监办的,有些评论员的文章,甚至隐藏着皇帝的意图。想把握朝堂上的风向,这份报不可不看。

 这个说法,引来很多参加明法科和明算科的举子认同。在结果没有出来前,他们都有登上副榜的可能。既然有机会当官,当然要积极参与。

 顺着这个形势,京报集团推出了订阅服务。可以让有钱的人家,一次订购一年。京报集团会根据他们的门牌号,直接把报纸送过去。

 只是目前太仆寺对驿站的整合还没结束,信件难以送到京城之外。这项规划中的业务,还没有全面展开。

 这个说法,一些举人赞同,一些举人却觉得不妥。认为皇帝设立明经和明书出身就是为了选拔教职官员,还特意允许副榜举人参与。他们这个提议,实在贪得无厌。

 这些人的态度,很快就反馈在报纸上。钱谦益发表了一篇文章,表示对增设恩科、增加县官的支持。

 这件事成果如何暂不好说,但是在京城的报纸订阅服务推出后,很快受到了欢迎。

 在皇帝提点内府监可以和太仆寺合办邮递公司后,内府监已经把原本各个报房的送报人聚集起来,合资成立京城邮递公司。目前专门负责送报,并且做一些跑腿的工作。

 尤其是京城各个衙门,在内府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的明示下,几乎都拨出经费,订阅报纸提供给衙门官吏。

 同时,为了减少支出,增刊上发表的文章,不会给作者发放稿费。惟有一些质量特别好的文章、被选在正刊上发表的,才能拿到稿费。

 但是也有人欢欣鼓舞,负责重制礼乐的刘宗周,就是其中一员:

 “国人大会,这就是大明的国人大会啊!”

 这让他如何不欢欣鼓舞,认为皇帝是圣君。

 他的这篇文章,根基是之前提出的恒产论。认为让士人有恒产,能够坚定士人的恒心,朝廷应大力支持,让更多的士人有恒产、有恒业。

 这样的人越多,民众的负担越重。所以官员的数量,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不可能靠着这个途径,让士人都有恒产。钱谦益的文章,根本就是歪理:

 周朝时期的国人,有参政议政、参与诉讼等权力。周厉王的时候,禁止国人诽谤他的政策,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这个异议,首先是参加明法科和明算科举子提出的,他们认为进士科的副榜允许参加恩科,明法科和明算科的副榜却没规定,有些苛待他们。

 在他们的带动下,京城的官员和有钱人家,几乎都订阅了报纸。

 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这时公然反对。

 朝廷会参考集议结果,制定相关政策。每个举人都有神圣的一票,让他们慎重选择。

 各大酒楼、客栈、茶坊,见此也纷纷订阅了,以便吸引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