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235章 敬鬼神而远之

 第235章 敬鬼神而远之

 每个机构都有扩张权力的本能,朱由检十分理解。

 如果放在以前,太常寺加个少卿不是什么大事,朱由检随口就能答应,然后在朝堂上通过。

 但是在九寺调整完成后,朱由检已经打算稳定一段时间,避免官员们觉得他朝令夕改,然后无所适从。

 所以他对曹思诚的请求一口否决,拖延道:

 “添设少卿是大事,不能轻易决定。”

 “朕之前说过,可以由少卿、寺丞分管分署。”

 “倪元璐是翰林出身、博学多才,就让他署理寺丞的时候,分管翻译总署。”

 “要把各个翻译馆建立起来,确定需要翻译的语言种类,以及对照词典。”

 “再研究下是否建立外国语学堂,或者在太学组建外国语学院,培养翻译人才,引进各方典籍。”

 这在朱由检看来是大事,他想在西学东渐的现在,主动引进外国典籍,为大明的思想、文化注入新的生机。

 同时,翻译总署的事务,也能考验倪元璐是否可用。这个人能力如何、是否听话,都能在翻译总署调整时考验出来。

 曹思诚虽然不知这些,但是在听到皇帝有意建立外国语学堂、或者在太学组建外国语学院后,感觉到了皇帝的重视。

 单独的外国语学堂且不说,太学生是有资格直接做官的。尤其是大明对翻译人才有特殊政策,译字生有专门的通事职位。

 所以在他看来,皇帝是打算像国初那样,提高译字生的地位。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说它不小是因为这是一条出仕的途径,进士出身的文官,本能地压制杂流,译字生自然在其中。

 说它不大是因为皇帝前段时间确定了磨勘法,明确进士的磨勘期为四年,非进士出身的文官磨勘期为六年。译字生这种非进士出身的官员,已经不可能威胁进士。

 所以曹思诚出于之前在吏部任职的本能,把这件事在脑海中转了一下,很快便放下了。

 因为他认识到,在皇帝确定磨勘法后,进士已经不需要一直警惕非进士出身的官员。皇帝即使要重用译字生,也不会引起轩然大波。

 反而是太常寺,如果能掌握选拔译字生的权力,那就有了一点用人权。曹思诚在吏部任职多年,对此非常敏感,壮着胆子说道:

 “陛下,四夷馆最初隶属翰林院,选国子监生习译。”

 “臣以为由翰林院官员分管翻译总署极为恰当,可按旧制在太学组建外国语学院,教授译字生员。”

 “就是不知译字生和各国通事,应该如何选拔?”

 这个职权,以前是礼部主客司的。曹思诚是趁着礼部官员不在,提出这件事情。

 朱由检考虑到外语考核需要专业人才,想着后世的外语考试,说道:

 “按你说的在太学设立外国语学院,译字生从里面选。”

 “翻译总署确定外语水平等级,允许太学生和精通外语的人员参考,给通过者发放合格证书。”

 “译字生从合格人员中选拔,优秀者可授予四级到六级吏员,担任通事职务。”

 “你和倪元璐商量一下章程,递个奏疏上来。”

 曹思诚闻言大喜,知道太常寺算是掌握了这条选拔官员途径。就是礼部主客司,以后在遇到外国使者时,说不定也要求助太常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