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636章 战争迷雾(第2页)
如今杨嗣昌能够体会到这一点,让朱由检觉得他这一趟没白跑,自己可以把参谋部放心交给他:
“这次草原作战,成功打击了依附建虏的奈曼、敖汉等部落,逼迫建虏从朝鲜撤兵回返。”
“你和满桂都立下了大功,应该予以奖励。”
“满桂的伯爵已经赏过了,你的爵位,也提升为世袭男爵。”
“前线赏赐若有疏漏,也要及时报上来。”
对有功将士的赏赐,一直被朱由检非常重视。
在拿不出多少金钱的情况下,他对这几次有功将士的封赏,都是稍微放水提高官职和爵位,以此鼓励将士奋勇作战。
所以毛文龙被封为东江伯,满桂也同样成了伯爷。
杨嗣昌因此沾了光,只是上了一次战场,就从之前的世袭爵士,提升为世袭男爵。
身上官职的加衔,也重新回到了枢密都承旨,再次向枢密大臣发起冲击。
这让杨嗣昌更是喜悦,觉得自己的辛劳都获得了回报。
6◇9◇书◇吧
然后他想到了一件事,向皇帝道:
“陛下,臣听枢密院的大臣说,京城的卫所要改制,把他们迁往城外分配土地。”
“窃以为万万不可,对于卫所军户,不能一概看待。”
朱由检是从枢密院听到过这个提议,但他还没有下定决心。听到杨嗣昌说万万不可,好奇地向他问道:
“杨卿为何说不可?”
“枢密院的大臣们说,这是最可行的办法。”
耕战二字,向来连在一起。就算是在后世,农村兵的比例也高达七成。
朱由检对于把京城的卫所迁出去分配土地是不反对的,他顾虑的是京城周边的土地不够多,以及城内是否能留下足够的兵力。
但是杨嗣昌却说道:
“各地卫所军户,虽然是在名册上,其实却有很多不再服役,甚至不在本地。”
“臣的祖上就是武陵军户,到了臣这一代,却与寻常人家无异。”
“如果陛下强令这些在册的军户迁出去,臣担心闹出大乱。”
听到他这一番揭露,朱由检认识到卫所的情况,可能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烂。
不过他对此已有心理准备,而且在有了单发火铳后心里也有了底气。所以并没有慌张生气,而是仔细询问杨嗣昌道:
“像卿这样的多吗?”
“如果卫所要改制,你们的诉求是什么?”
杨嗣昌本来做好了被皇帝责问的准备,没想到皇帝如此通情达理,没有揪着这件事不放。这让他斟酌着说道:
“像臣的家族投身举业军户不算多,能这样做的大多是世官。”
“但是军户逃亡,在各地都屡见不鲜。”
“有些地方的卫所,已逃亡一半以上。”
“他们生息繁衍,在各地的子嗣不知多少。”
“如果强行缉捕带回卫所,臣担心各地都会生乱。”
卫所制度对军户可谓非常不友好,几乎和军官的农奴无异。
早在宣德、正统年间,五军府卫有名无人的数量就达到一百六十三万三千六百员名。以至于不明底细的英宗皇帝带着京营出征,在土木堡失败被擒。
之后在于谦等人的整顿下,京营战力恢复了一些。但是京营的掌控权,也落入文官手里。
后来宪宗、武宗、世宗在成化、正德、嘉靖年间都曾夺回京营,但在卫所制这个根基败坏的情况下,皇帝稍微放松掌控,京营就仍被文官夺取。
而且勋贵的无能、世官的腐败,也让他们掌管下的军队和卫所,还不如交给文官掌管。
朱由检登极后面临的也是这个情况,天启年间由阉党、勋贵掌管的京营,完全可以说是烂得没法再看。
他只能任命主动请缨的李邦华,负责整顿京营。以便在遇到建虏入侵时,京营能勉强依靠城池防御。
现在有满桂在草原上,建虏绕道草原入侵京城的可能变小。朱由检开始想夺回京营,改造得更有战力。
他面临的第一个对手,不是一直向京营渗透的文官,而是勋贵和世官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
不把这个关系斩断,整顿京营时就束手束脚。即使他一时间夺回来,以后稍微放松就会糜烂,控制权也会失去。
有心把京营打造成皇室铁杆、手中利剑的朱由检,自然是不愿这样的。
他需要把京城的军队从上到下梳理一遍,保证他们的忠心和战斗力。
所以,面对杨嗣昌的劝说,朱由检道:
“杨卿说的情况,可以具体分析。”
“朕之前就下过命令,严惩崇祯元年以后还不收手的官员。”
“在此之前积累的弊端,则需要从长计议。”
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已经到积重难返的地步。朱由检不可能对有关人员都严惩,只能严抓他登极之后这几年。
不过即使如此,杨嗣昌也觉得不可行。因为卫所名册就像黄册一样是烂账,根本没有人能理清楚。
他向皇帝一再劝说,不能要求所有军户回卫所,把他们强行迁徙:
“之前涿鹿三卫改制时,陛下曾经下令,允许分不到土地的军户转为民户。”
“臣以为京城的卫所即使迁到城外,也不可能拥有那么多土地。”
“不如允许他们转为民户,只把愿意种地的迁出去。”
这是曾在涿鹿区实行的政策,但是结束的原因也很简单——
那就是很多军户宁愿不要土地,也要转为民户。
这让朱由检只能结束这个政策,并且仿照在东宁卫设立的世袭军士,给有功军户授予世袭军士身份,介于官民之间。
然后涿鹿三卫的情况才稳定,有了足够的兵员留下来。
现在杨嗣昌重提这个建议,让朱由检开始思索起来,不知要不要采纳他的提议。
如果采纳的话,可以预想会有很多军户会流失,甚至可能有一半多的军户会脱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