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558章 约束参谋部


 
  除了调集援兵之外,朱燮元的第二个建议,就是坚壁清野。

  这对民生的损害太大,也会让天下人不安。朱由检没有完全实行,而是下命令道:

  “通州等地的粮仓,要派兵马守卫,尽量运到城里来。”

  “还有京内的粮仓,让都察院和太府寺一起清查一遍。”

  “该补上的就补上,尽快把城外的粮食运进来。”

  “各地收获的粮食也要运入城池,不要堆放野外。”

  又担心各地城池守不住,会被建虏破关后轻易攻下,朱由检又下令道:

  “命令各兵备道、守备区,进入战备状态。”

  “各府县的守备和县尉,要在农忙后组织预备役训练。”

  “枢密院和都察院一起派人巡视,查看城墙防御。”

  “有余力的府县,允许参考棱堡修建锐角铳台。”

  “人烟稠密的地方,也允许建立城寨自卫。”

  这是徐光启等人所建议的,在大凌河堡展示出强大的防御能力后,再没有人怀疑棱堡的有效性。

  一些官员甚至提议,把大明所有城池都修筑成棱堡。

  但是这个工程量,目前的大明朝廷显然负担不起来。

  所以朱由检只允许一些富裕的府县自行改建,在原本四四方方的城墙上,增加锐角铳台。

  与棱堡搭配的是火器,朱由检询问毕懋康道:

  “京城生产和存储的火器有多少?”

  “能不能下发到各地去?”

  毕懋康闻言摇头,说道:
  “陛下提出装备火器化后,各地军队都在索要火器,装备部也在全力生产。”

  “不过新式火器主要供应御营和巡捕营新军,有富余的也被京营和前线的大凌河堡要去,还有一些被调去朝鲜。”

  “淘汰下来的火器大多被后勤部补给了辽东和蓟镇,无力支援地方。”

  “但是各地库存的应该有些武器,可以拉出来清点。”

  朱由检对地方上的武器保管情况根本不抱希望,但是此时能增加一分力量算一分,所以他向闵梦得道:
  “军械采购保养,归后勤部军械司负责。”

  “后勤部要和监军总署一起派人去地方清点武器,设专人负责武库,定期查验状况。”

  “以前的情况只要不过份可以不追究,但是后勤部派专人接管以后,必须明明白白。”

  “否则出了事先追究后勤部的责任,再追究地方官员。”

  这让闵梦得叫苦,知道摊上了苦差事。

  不过后勤部油水这么大,皇帝盯得紧一点,也是情有可原。

  借着整军备战,朱由检向枢密院各个部门下令,清查北直隶的武备情况。
——
  在这些都做出安排后,沉默良久的杨嗣昌,又突然道:
  “臣以为北直隶整军备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凌河之战。”

  “可令辽东骑兵出动,在大凌河虚晃一枪,牵制建虏兵力。”

  “甚至用信号塔和大凌河守军约好时间,让大凌河守军出动,和辽东骑兵内外夹击。”

  这是他针对前线战况提出的建议,枢密院的官员,对此大多同意。

  整个北直隶的兵马调动,动静实在太大了。还不如让辽东兵马出动,把建虏吸引在那里。

  就算辽东损失些兵马,也好过京城遇危。

  朱由检初听还觉得有些道理,认为只要再拖过一年,自己的力量会更强大。

  但是在见到枢密院的官员纷纷附和,对大凌河之战提出各种建议,甚至连火炮的方位都要安排后,他却蓦然警觉:
  不能干涉前线战事!

  这让他眉头紧皱,盯着杨嗣昌喝问道:

  “直接干涉前线战事。”

  “你是想学宋朝的枢密院吗?”

  “参谋部的方略,可能保证胜利?”

  杨嗣昌脸色一白,瞬间明白了皇帝为何会不快。

  直接干涉前线战事,向来是战争中的大忌。

  熟读兵书战策的他对此不是不知,清楚这样做的后果,通常就是失败。

  宋朝是其中典型,凡是打仗都会由皇帝或枢密院制定阵图,然后让带兵将领必须按照阵图布置。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在战争中经常遭遇失败。

  如今枢密院刚刚设置,他就开始犯前宋枢密院的错误。

  这让杨嗣昌明白,他此举犯了大忌。    急忙跪下请罪,杨嗣昌道:
  “臣一时糊涂,请陛下恕罪。”

  “但臣以为朝廷既然能和前线通信,提出方略也是应有之意。”

  “毕竟前线的将领所看到的只是一隅,朝廷看到的是全局。”

  仍旧认为应该把参谋部的方略,发到辽东前线去。

  枢密院的官员也大多认同杨嗣昌,认为在如此便捷的通信条件下,应该加强对前线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