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韩爌却抢先道:
“此书是朱学士一人编撰,收录典故野史,或有不当之处。”
“臣以为当让国史馆修订,然后重新出版。”
这让朱国祯宛如被浇了一盆凉水,认识到当前的形势。
如果他不管不顾在这点上争辩,说不定就会再起党争,韩爌这个即将上位的东林党首辅都会受到牵连。
其余东林党人也同样察觉到这一点,明白了韩爌抢着出言的原因。
实在是此时不宜掀起党争,不能让朝堂上再起波澜。
朱由检之所以选在此时给建文君臣做结论,也有逼迫东林党认同的意味。
若是东林党连这点都不配合,那就别想在朝中掌大权。
对韩爌的识趣,朱由检非常满意,微微点头说道:
“《涌幢小品》确有不当之处,应当修订完善。”
“例如书中《族刑》一节,说什么"战国而后,有三族、五族、九族之刑。国朝乃十族",分明就是讹传。”
“本朝谋反大逆尚且只诛五族,何来十族之说?”
“难道你们都嫌《大明律》太轻,要学夏恕定得严酷些?”
这话说得朱国祯头上冒汗,群臣也不敢胡言乱语。
生怕皇帝在重制礼乐修订法律时,把九族、十族的刑罚加进去。
朱国祯这个时候,已经在庆幸自己奉诏回到朝廷修国史了。
因为不但《涌幢小品》有十族之说,他私下修的《皇明史概》,也收录了诛十族的事情,
按照当今皇帝定的条例,他多半会因此受罚,甚至牵连到其它书籍。
好在《皇明史概》还没刊印,他如今又是资政大臣,皇帝留了体面。
只要把这些相关内容给修改了,仍不影响流传。
想清楚这点的朱国祯,对韩爌都不由有些感激了,因为他现在就在国史馆任职,自己的书自己就能改。
他此时已经决定,要把自己著作的图书全部查阅一遍,把诛十族、夷九族之类的文字全部修改。免得以后被人发现,影响出身封赠。
——
彻底否认了诛十族的说法,并禁止其流传,朱由检继续说道:
“建文君臣之事,世间多有讹传,朝廷需正本清源,编撰一部正史。”
“国史馆要担起这个任务,务必编撰出让世人认可的信史。”
“这部书的名字,就定为《靖难实录》,记录建文君臣,和成祖靖难的事迹。”
这个命令,再次让群臣哗然。
刑部主事李若愚道:
“建文在位四年,敬天爱民,崇儒纳谏,无一失德事。祗因误用汉削七国计以及于难,悲夫。”
“臣以为建文年号不可不复也,建文庙谥不可不补也,逊国诸死节臣不可不录也。”
“《靖难实录》,当为《建文实录》,以正建文名号。”
朱由检对于此言极为不适,反问道:
“建文君若是无一失德事,那么湘王因何而死,周王、代王、齐王、岷王又为何被问罪甚至削爵?”
“成祖起兵靖难,在你看来是毫无道理吗?”
李若愚哑然无言,不敢否定靖难的正当性。
否则就是否认了成祖,以及成祖之后的大明皇帝。
即使他不认为建文失德,也只能够憋着。
转而拿成祖的做法说事,回应道:
“成祖定鼎之后,问朝臣葬,建文学士王景言:宜用天子礼。”
“成祖特从其议,可见成祖也是承认建文皇帝。”
这个确有其事,朱由检也不否认,说道:
“建文君确实曾是皇帝,所以成祖以天子礼节安葬。”
“但他失德乱政,却又不堪为帝。”
“所以无有庙谥,只称其为建文君。”
说着,他又忽然提到了一个话题,问群臣道:
“昔年太祖崩逝时,若是没有立下太孙,按礼法应当由谁继承皇位?”
礼部尚书温体仁揣摩上意,回答道: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太祖崩逝之时,太祖长子懿文太子已逝,次子秦王、三子晋王同样已经离世。”
“成祖为诸王之中最长者,又是孝慈高皇后嫡子,按礼法当由成祖继位。”
这个说法,自然有人不同意,太常寺卿、礼部右侍郎李标道:
“嫡长之制,不止有嫡子,尚且还有嫡孙。”
“《唐律疏议》有云: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无嫡子,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孙。曾、玄以下准此。”
“太祖崩逝之时,当由嫡孙建文君继位。”
温体仁反驳他道:
“《唐律疏议》所说的嫡孙,是指嫡长孙。”
“太祖嫡长孙是虞怀王朱雄英,而非其弟朱允炆。”
“嫡子同母弟高于嫡孙同母弟,故而若是太祖没有立朱允炆为太孙,当由成祖继位。”
“成祖继承皇位,符合嫡长之制!”
这个说法,让很多臣子绷不住,吏部右侍郎李若星道:
“《唐律疏议》是唐制,本朝自有制度。”
“《皇明祖训》曰: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
“只有在没有皇子的情况下,才能由其他支脉承袭。”
“建文君为懿文太子之子,朝廷在有皇子的情况下,自然不用兄终弟及。”
“建文君又在懿文太子诸子中最长,故当继承皇位。”
温体仁这下有些无法回答,朱由检接替他道:
“建文君朱允炆是虞怀王朱雄英继母弟,他的继承顺序,和虞怀王同母弟朱允熥孰先?”
这个问题,让群臣议论纷纷。
因为这是礼法的一个漏洞,历代说法不一。
根据《吕氏春秋》记载,纣王有同母兄长二人,但他们都是纣王的母亲在做妾室时生下的,身份一直是庶子。纣王是在他母亲扶正为妻子后生下的,身份是嫡子,所以继承王位。
《吕氏春秋》对此的评价,是“用法若此,不若无法”。商朝之后的朝代,没有延续这个办法。妾室在扶正后,庶子也变得可以升嫡。
但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庶子的年龄长于嫡子,他在升为嫡子后,继承顺序是否就高于元配生下的嫡子呢?
朱允炆和朱允熥之间,就是这个争议。(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