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向的闲鱼 作品

第749章 正史不一定正,野史一定野

    战斗十年能生存下来,最差也是升三级,对应的是副科。
 


    大小也算个领导。
 


    而这样的人真的很多。
 


    无论是转岗还是分配,这些人都必须要妥善安置。
 


    想想他们的年龄这时候多大?
 


    十五六岁离家,戎马十年,打上几场战斗,只要参与那都是有功。
 


    这就是年轻的队伍,分配转业之后大小也能管上几个人,这已经很厉害了。
 


    也就这个时候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后这个门槛只会越来越高。
 


    没准三十岁的时候还在学校读书呢。
 


    因为这个时候要求的也没那么多,等以后安稳了之后,单纯的知识分子已经排不上号了,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而这位祁领导比起来,年龄相比明显是有些偏大了,和现在那些年轻人比起来,就没什么优势。
 


    这才急需一位能说得上话的人。
 


    不要说以后怎么怎么样,走完这一步,才能考虑下一步,想的长远在这里没什么用,走路是一步一步走,事情是一点一点的来。
 


    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如此。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年龄越大,想法越多,胆子越小。
 


    年轻人有朝气,年轻人如同初生的太阳。
 


    年轻人只坚持自己的道理,别人说的根本就不在乎,既头铁又有执行力。
 


    这就和打拳一样,老人练拳都有套路,一板一眼,规规矩矩,该是什么动作就是什么规矩,也就和走程序差不多。
 


    年轻人就没那么多顾忌,热血上头之后,管你什么规矩,打烂你的规矩,我只认我的规矩。
 


    乱拳打死老师傅。
 


    三冲两不冲的,就能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当然这也是很多地方的通病,纵观古代的封建历史,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举个以前的例子,当过和尚的老朱,穷苦出身是真的厌恶腐败,对这些事零容忍,剥皮填草,杀到人头滚滚,可依旧有人在铤而走险。
 


    清理了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络绎不绝,根本杀不干净。
 


    到最后明朝变成了什么样子?
 


    祖训被改,饿殍遍地,还有明朝历任皇帝能活过四十岁就算是高寿了…………
 


    如果非要说他们是修道求长生吃炼丹走的,所以他们都是傻子,吃死一个还不够?非要排队去死,还是觉得那些太医都是彻头彻尾的庸医?
 


    后世之孙嘉靖皇帝,潜心修道不上朝,道家丹药也没少吃,为啥是少有的长寿之人呢?
 


    这里面的事越想越疑点重重,借用一句话,正史不一定正,野史一定野。
 


    因为历史都是由人记载的,是人记载,那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弱点,为啥他们敢悍不畏死反对皇帝?什么父死弟继,弟死子继,主打的就是悍不畏死的记载真实的历史。
 


    问题是记载真的真实吗?
 


    这些史官当真不怕?
 


    还真说不好。
 


    第一,是为名而死,还真不怕,甚至还有点开心,因为他的后人肯定会对他大书特书,本身就是史官,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