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的曹阿蛮 作品

第309章 ,双子星 火箭 通讯(第2页)

 薛亚军闻言,也没有坚持。

 只要目的达成就可以了。

 另一边,陈国华已经见到了李政道。

 后者刚见面的时候,就对陈国华一阵夸赞。

 “陈主任,你知道吗,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哥伦比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那一年我才二十九岁,可是现在看到你,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当年李政道之所以离开普林斯顿大学并且加入哥伦比亚大学,便是因为他已经决定不再跟杨振宁合作了。

 早在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人合作发表《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时,就因为署名的问题闹过不愉快。

 按照国际惯例,论文发表的时候,都是以姓名首字母排序来确定作者署名的先后顺序。

 如此一来,那么李政道的名字就会排在杨振宁之前。

 可是杨振宁却找到李政道,提出他比李政道年长几岁,希望作者署名的时候能够将他的名字放在前面。

 对于这个提议,李政道虽然不愿意接受,但最后还是勉强同意了。

 后来第二次合作发表论文时,李政道说服了杨振宁,按照国际惯例来署名。

 但之后,两人就不再合作了。

 可是后来,李政道看了杨振宁公开发表的一篇论文,他对后者这篇论的出发点持怀疑态度,所以当杨振宁来看他的时候,两人就此展开了讨论。

 讨论过后,两人又共同署名发表了一篇论文,并且也恢复了合作关系。

 之后,两人就开始合作并且发表了经典论文《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因此获得了第二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分歧也因此逐步扩大,从斯德摩尔的颁奖出场顺序到后来论文的贡献谁大谁小的讨论,两人各执一词,最终两人走向决裂。

 “李教授太谦虚了,您可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大人物,当年您拿奖的时候,我还在准备高考呢”

 陈国华热情地笑着回应说道。

 李政道跟杨振宁是在一九五七年拿奖的,那个时候,陈国华确实是还在六十五中读书呢。

 “你们都别谦虚了,你们啊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一旁的领导,笑呵呵地说了一句,大家伙顿时大笑了起来。

 跟杨振宁差不多,陈国华也跟李政道交流了两三天,之后又安排人带对方参观了振华研究所。

 在他们两人离开京城之前,陈国华分别找到了两人,希望他们两人能够回来内地,为祖国的科技事业添砖加瓦。

 但两人明显十分犹豫,陈国华虽然表示理解,但还是十分诚恳地邀请两人回来。

 虽说他们两人都已经加入到了北美,不算是中国人了。

 可这个很重要吗?

 只要他们乐意回来,陈国华相信,上面肯定不会阻止。

 像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这些闻名全世界的大科学家,不管去到任何地方,那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人物。

 “杨教授李教授,不妨考虑一下,十月份我将会在北大召开数学报告会,我希望你们到时候能够来参加一下.”

 分别找他们两人谈话的时候,陈国华的说辞,几乎是一致的。

 “未来,我将会在数学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解决更多高尖端的问题换句话说,未来,我很有可能会召开更多的数学报告会”

 “我是希望杨教授李教授你们这样的顶尖人才,能够回来,帮助我们这个民族发展我们的物理基础”

 “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我们这个国家一直都遭受列强的欺负.”

 “现如今我们站起来了,但是我们的脊梁骨还没彻底挺直,我希望杨教授李教授能够回来助我们一臂之力.”

 陈国华的态度是非常诚恳的,只不过,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人并没有当场答应下来。

 他们两人的家庭都在北美那边,想要回来,肯定需要跟他们家人讨论一下。

 并不是说回来就回来的。

 不过,陈国华都非常清楚,他们两人都十分心系祖国,就算现在不回来,按照原时空的历史,他们也都会回来的。

 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人回北美了,陈国华也转身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八月很快就过去了,进入九月份之后,陈国华就去了一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只因为内地第一架人造卫星火箭终于做好升空准备了。

 “陈主任您来了,我们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现在就”

 刚抵达发射中心,这边的负责人付立庆便带着人来迎接陈国华了。

 “付主任,我知道了,麻烦您先带我去通信部,我需要跟通信部的同志确认情况”

 陈国华并没有接受对方提议先去接待宴席的事儿,而是直接提出了要去通信部。

 火箭发射非常重要,作为负责人之一,陈国华必须要保证所有的技术都通过,也要确保各部门的技术员都很清楚自己在干吗。

 其实,就算他不来检查,郭永怀他们这些人也不是吃干饭的。

 此前陈国华就已经说过了,必须要确保每次考核都是一百分,就算是偶尔有一两次考了九十九分,那都不行。

 因此关于这次卫星发射,所有人都严阵以待。

 便是邱宗岳也都来过几次。

 要知道,在之前,邱宗岳都没有去过西北那边的原子弹实验室,反倒是现在,因为人造卫星,他却是来了一次酒泉中心这边。

 “好的,陈主任,请跟我来。”

 付立庆闻言十分错愕,但还是没敢多嘴劝说陈国华。

 后者的职位比他高,地位更加不是他一个小小的主任能够比拟的。

 虽说陈国华也是主任,但主任和主任之间,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比如京城王府井街道办的王春梅主任,跟陈国华这个主任,那就完全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抵达通信部之后,陈国华简单跟他们寒暄几句,然后就要求开始进行测试。

 距离火箭发射已经不足一周的时间,那么所有的准备工作其实都已经完成了。

 陈国华过来,只不过是再三检查一遍而已。

 确定通信部这边没有任何问题之后,陈国华就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陆陆续续地检查了其他部门。

 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射角度的选择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这一点,从京城出发之前,陈国华就跟钱学森讨论过了,并且也拿出来了好几个方案。

 有超算的辅助,加上陈国华、钱学森等人的多次精密计算,同时有数学模型,可以说是考虑得非常全面了。

 其次就是确保火箭发射当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天气状况是良好的。

 只因为天气条件对火箭发射的安全和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天气情况不佳,例如有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将会对火箭发射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进行发射前必须严格检测天气,确保天气条件良好、安全美观。

 最后一点就是多次检查火箭各个部件、系统、以及发射设备等,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状态,可以正常运行。

 终于时间来到了九月中旬这一天,也是天气预报当中晴空万里的一天。

 这一天,不仅仅只是陈国华他们这些科研人员十分紧张,便是远在京城,通过视频通话观看现场直播的领导们,也都有些紧张。

 “领导,火箭发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一切准备就绪,现在申请发射,请求批准。”

 透过视频通话和电话双频道,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孙家栋,跟京城方面的领导进行申请。

 其实陈国华才是真正的项目负责人,只不过他是防空系统的负责人,而不是人造卫星项目的负责人。

 搞科研,陈国华自认第一,没人敢认第二。

 这是目前内地大部分科研人员的共识,但他对于其他方面的事情,主打一个能躲就躲的原则。

 更何况,他也不需要这样的功绩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批准!”

 得到批复之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边,就开始准备点火了。

 在倒计时之后,点火启动,火箭被点燃,大量的气体从火箭底部窜出,并且火箭也开始升空,脱离里面。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这枚火箭,表情十分凝重。

 尽管这不是酒泉发射中心第一次发射火箭了,却是第一次如此紧张。

 只因为这一次发射的火箭是需要把卫星送到近地轨道当中的。

 那可是宇宙星空啊。

 从古时代开始的嫦娥奔月,到现在要逐步实现探索宇宙星空的奥秘,说不激动,那绝对是假的。

 陈国华盯着显示屏,因为上面有火箭升空的视频。

 只不过,根据目前的信号,这个视频也只能够维持在万米左右的距离,之后的话,信号就会中断了。

 不管也没关系,这不是还有雷达系统嘛,只要能够确保火箭正常推进就可以了。

 眼瞅着火箭升入万米高空,肉眼已经很难看清楚了,发射指挥中心处,顿时掌声雷鸣了起来。

 尽管还没完全确定火箭已经发射成功,但大家已经压制不住内心的欢喜了。

 见大家都那么高兴,陈国华只是笑了笑,估计还要再等几分钟,才能够确定火箭已经进入到轨道当中。

 只有进入到近地轨道了,才算是成功发射。

 火箭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的过程,大概是十分钟左右,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因此,就现在来说,等几分钟之后,估计就可以确定这一点了。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陈国华想要看到的结果也已经出来了。

 在火箭点火之后,只有十秒左右是垂直上升的,之后就会进入一个程序转弯阶段。

 火箭发动机上配备的万向支架或矢量发动机会给火箭提供一个偏转力帮助火箭实现程序转弯,程序转弯是为了节省燃料的同时将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这一点,振华研究所的软件实验室可谓是劳苦功高。

 等火箭发射后约一百七十秒先由爆炸螺栓将助推器与火箭连接机构炸开完成助推器分离,这时火箭距地面高度约七十公里,飞行速度每秒一点二公里。

 随后火箭的一二级连接机构也由爆炸螺栓炸开,一级火箭关闭二级火箭点火利用两者之间的速度差完成分离。

 一二级火箭分离之约三十秒后火箭飞行高度已达到一百公里,地球大气层对火箭飞行影响已经很小。

 在这时,整流罩连接部分的爆炸螺栓会将整流罩像剥花生一样“剥”开,卫星会在二级火箭的推动下继续加速飞行。

 等到二级火箭将卫星松软到预定轨道之后,才算完成星箭分离。

 星箭分离之后卫星想要正常工作还需要内部电池提供电能,除了极少数使用核电池的卫星之外大部分卫星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的。

 卫星刚进入轨道时太阳电池板处于折迭状态,如果没能顺利打开太阳能电池板的话前面所做的一切都会前功尽弃。

 除此之外,细节方面还包括火箭燃料是否足够、火箭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各个子系统的零部件能否正常工作等都是影响火箭飞行状态的因素,如果火箭飞行速度和高度达不到的话卫星同样是无法进入预定轨道。

 万幸的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火箭十分顺利地将卫星送到了位于距离地面三百公里处的近地轨道当中。

 尽管这颗卫星的寿命也就是一年左右,但已经足够了。

 对于内地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好,火箭已经成功发射,现在启动天地通信系统,务必确保能够跟卫星建立起联系.”

 听到陈国华的命令,通信部这边顿时忙碌了起来。

 天地通信系统是指空间飞行器与地面指挥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其主要功能是完成空间飞行器的遥测与遥控信息、视频图像信息、天地话音信息等的传输。

 但由于距离关系,通信肯定会有迟滞,何况是首次测试呢?

 “主任,我们收到信息了,这是刚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回来的照片”

 突然,通信部的好几位通讯员激动地站了起来。

 显示器上面显示着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赫然是从三百公里处的东方红卫星传回来的.

 陈国华也已经看到了,同样激动不已。

 终于是成功了!

 整个指挥室再次陷入了狂喜当中,掌声再次响起。

 这一次,陈国华也跟着鼓掌,并且还勉励了大家再接再厉,务必要盯紧天空的这枚卫星。

 接下来几天,陈国华在确定了卫星在太空中的运行一切良好之后,这才返回京城。

 “领导,我申请在明年一月份,继续发射第二枚卫星火箭,这一次我们要把卫星发射到位于两千公里的轨道当中.”

 中度轨道的卫星,其寿命也就是一两年左右,最好还是同步轨道卫星。

 可现如今的技术还做不到啊,只能够一步步来咯。

 “没问题!”

 领导批准了陈国华的申请。

 从近地轨道到中度轨道,然后再到高度的同步轨道,相信内地的火箭发射技术肯定能够做到。

 火箭这边告一段落了,陈国华扭头又被轰炸机项目给缠住了,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九月底了。

 十月国庆也即将到来。

 临近国庆节,陈国华却是还待在燕山山脉基地里,盯着轰炸机的首飞测试。

 各类测试实在太多了,几乎每测试一次,就需要休整几天,以此来确保轰炸机内部的所有零部件都正常。

 这天,徐德祥来汇报,说是年初‘感冒’的那架轰炸机已经完成修复了,现在申请进行试飞准备。

 陈国华知道这件事之后,便亲自过去查看了一下。

 耗时半年才修复完成,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下子使得这架轰炸机的造价直接就翻了一倍。

 但不管如何,它毕竟是国内第一架两倍超音速轰炸机,肯定是需要把它给修复好的。

 花了一周的时间,陈国华检查完成之后,便批准了试飞准备的申请。

 至此,燕山山脉基地这里,便有了两架轰炸机试制机了。

 跟之前的战斗机不同,轰炸机并没有准备很多的试制机。

 由于前段时间成功发射了卫星,所以轰炸机在首飞测试过程中,也开始使用卫星通信系统了。

 虽说天上只有一台卫星,利用卫星来通信,并不现实,可这是测试啊。

 近地轨道卫星是九十到一百一十分钟绕地球一圈,所以在京城这边能够联系上卫星的时候,就会进行相关测试。

 只有等到未来,朝太空中发射了三颗同步卫星之后,才能够真正实现除两极之外的全球通讯。

 而现在来说,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进行测试。

 技术就是在这种测试当中,一步一步完善的。

 虽说陈国华拿出来的技术十分完备,可还是需要进行测试,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确保万无一失。

 要知道,之前陈国华只是一时没注意,轰炸机在试飞过程中就出现了重大失误,导致‘感冒’,半年多的时间才修好。

 时间飞逝,九月最后一天,忙碌完工作的陈国华,这才终于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