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昨日的小插曲,百官们对于和亲一事,已经有不少大臣,改变了主意。
其中以武将为首,最为抗拒,这一点倒是与李承乾不谋而合。
只是相对与武将而言,如今更多的是,希望和亲的。
因为最近一些时日,大唐境内灾害频发,大量的粮食抽调,送去赈灾了。
若是真的拒绝了吐蕃的和亲,极有可能会惹怒松赞干布,继而边关再起烽烟。
太极殿。
李承乾在众多官员们抵达之前,已经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呆了。
随着一名名官员的到场,李承乾的目光逐渐聚焦,早朝正是开始。
“诸位大人,可有要事启奏?”
“启禀太子,渝州传来消息,侯弘仁自柯开道,经西赵,出邕州,以通交、桂,蛮、俚降者二万八千余户。”
“哦?”
李承乾愣了一下,当即笑着点头:“此乃好事。”
“关于此人封赏,吏部那边可有计划?”
侯君集手持笏板走出,“关于此事,臣已经命人前往彻查,若是属实,定当重用。”
李承乾点了点头,“还有何事?”
“启禀太子,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命人传来消息,欲前来长安朝拜。”
李承乾沉声道:“吐谷浑慕容诺曷钵,此前在抵挡吐蕃大军之时立下大功,如今前来长安城朝拜,自无不可。”
“太子英明。”
随着鸿胪寺的官员退下,再无别的官员走出。
李承乾目光扫过,缓缓开口,“昨天吐蕃的使臣来了,他们的来意,诸位都很清楚。”
“和不和亲,诸位大人有何看法?”
李泰皱了皱眉,对于李承乾议论和亲一事,略显怪异。
即便是和亲,此事也当有李世民来决断,可如今李承乾却率先拿出来商量了。
这是有自己的想法?
李泰目光悄悄的看了李佑一眼,李佑却是神游物外,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经过昨日的小插曲,李道宗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和亲。
“太子,和亲一事事关重大,且吐蕃地处高原,不仅常年气温低下,并与我大唐风俗不一!”
“我朝公主尽皆金枝玉叶,怎可将我朝公主,送去吐蕃这等冰天雪地的地方受苦受难?”
“是以,臣以为,和亲一事不妥!”
李道宗的话,很快得到了不少武将的支持。
“微臣附议!”
“打不过就和亲,若是打得过,他们还会和亲?”
“像这般人就要打到他们心服口服。”
武将们一开口,太极殿内就充满了金戈铁马的味道。
一个个善战,好战。
对于吐蕃和亲一事,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为什么要和亲?
就因为他吐蕃大败而归,所以想找个台阶?
美的他!
大不了双方聚集兵马,再干一场!
“太子殿下,微臣以为与吐蕃和亲是件好事。”
户部尚书戴胄手持笏板走出,“自开春以来,我朝各地多有灾情发生。”
“先是苏州大水,后河南府又出旱情,致使多地百姓受灾,国库空虚。”
“若是拒绝了吐蕃的和亲,极有可能惹怒吐蕃,继而大兵临境,于大唐而言并非是件好事。”
李道宗沉声道:“虽然国库空虚,但应对吐蕃之兵,应当是绰绰有余吧?”
戴胄皱了皱眉,“李大人,国库空虚如何支撑一场大战?难道你比我更清楚,国库中的钱粮,能否支持开战么?”
“哎哎,二位大人都是我朝众臣,议事便议事,不要因此争吵伤了和气。”
李泰笑吟吟的走了出来,“不知太子殿下此刻提及此事,可是已有想法?”
见李泰这个死胖子走出来,以打圆场的名义,把问题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
“此前李大人就曾说了,吐蕃地处高原,天寒地冻,公主金枝玉叶,如何能去这等恶劣之地受苦受难,孤深以为然。”
“太子怎可因为一己私欲,而不顾大唐百姓的安危?”
阴弘智摇了摇头,“若是轻易与吐蕃开战,不但国库无法提供钱粮,将士难以用心,且对我边关而言,将会造成万万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啊。”
李承乾面无表情的看了阴弘智一眼,直接将其无视了。
“父皇去了九成宫避暑,孤代为监国。虽是处理朝中诸多事务,但同样是长兄!”
“前几日散朝之后,孤带着诸位皇子公主,出城郊游一事,孤知道,已经有大臣心中不满了。”
“但是孤觉得,此事值得。”
“直至郊游方才发现,他们还那么小,正是贪玩的年纪,却要因此背负大唐江山的重担,太难为他们了。”
高士廉含笑捋须,看着李承乾暗暗点头。
这段时间,李承乾确实是成长了很多,有了身为兄长的责任,也有身为太子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