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卖琴 作品

第223章 代州时香饽饽(第2页)

 这时,一名汉子举手问道:“官爷,生孩子有奖励吗?”

 “有啊,生一个孩子官府奖励两百文;孩子养大到五岁,官府奖励一百文;孩子养大到十岁,官府会奖励两百文。

 每户家庭每三年只有一个孩子能够获得生育奖励,我举个例子。张三的婆娘今年生了一个孩子,那么他立即就能获得奖励。

 可第二年或第三年,张三的婆娘又生了一个孩子,那么就没有奖励。第四年生的孩子,才有奖励。”

 不少汉子脸上立即露出失望的表情。

 见状,书办脸色忽而一沉:“得到生育奖励的家庭,倘若家中孩子不幸夭折或病逝,一定要上报官府。

 官府每年都会追查,如果查明孩子不是意外死亡,孩子父母将打入死牢。乡亲们一定不要为了钱财奖励,而铤而走险。”

 听到这话,营帐中的灾民都神情惊恐摆着手。

 “官爷,我们可不会做这种事。”

 “是啊,孩子是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大家都宝贝着呢。”

 “这种遭天谴的事,谁敢做,大家都不会放过他。”

 “……”

 书办微微点头。

 “乡亲们别吵了,关远郡九个县的情况和补贴,我已经详细说明了。大家思考一炷香,然后来我这里登记落户地。”

 随后,营帐更加热闹了。

 到底选择哪个县,灾民们一时间陷入了纠结之中。

 一名年轻汉子快步走到书办面前,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

 “官爷,我听读报人说,要募兵了,我可以参军吗?”

 书办问道:“你就一个人?”

 “是的,爹娘都被大雪压死了。”

 书办说道:“如果你是一个人,可以参军。你确定参军的话,把临时户籍证拿出来,我这边给你登记。”

 汉子拿出户籍证,嘿嘿笑道:“官爷拖累了。”

 与此同时,安置百姓家中的灾民也正在面临抉择。

 连安县,莲河村。

 村子的祠堂中,挤满了一百多人。

 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安置在莲河村的灾民。

 去年灾民安置,莲河村一共接收了三百零七名灾民。

 这几天,连安县府接连派来书吏,通传州牧府下达的政令。

 连安县七千八七十七名灾民,只有两千人可以留在连安县,其余全部都需要前往河西郡。

 通过抓阄决定留下来的两千人。

 抓阄之前,书吏先通传了州牧府下放的补贴。

 这个补贴早前已经在《秦州时报》上面刊登过,通传只是为了进一步确认。

 自主选择迁往河西郡的灾民,每人奖励五百文安家费。

 在河西郡每开垦一亩有效荒地,奖励一百二十文。

 除此之外,耕牛的分配使用,粮种、农具的购买,等等都有补贴。

 柳二站在人群,低头思考着。

 张老宝在一旁,用胳膊肘碰了一下柳二。

 “柳二,你干脆留在莲河村吧。”

 柳二无奈道:“这个要抓阄。”

 “你不是想去参军吗?把小妹留在我家啊。”

 柳二闻言,神情非常之激动。

 这三个月,他和小妹住在张老宝家里,与张老宝一家的关系也是越发亲密。

 小妹与张老宝外甥女如今更是亲如姐妹。

 柳二立即挤过人群来到书吏跟前。

 “官爷,官爷。”

 书吏一边整理桌上的文书,一边道:“有什么事就说。”

 “我想参军。”柳二说话时,将临时户籍拿了出来。

 书吏接过户籍证瞅了一眼,说道:“你的妹妹尚未成年,你不能参军。”

 一旁的张老宝说道:“官爷,柳小妹可以住在我家啊。”

 书吏低头又看了一眼柳二的户籍证,说道:“你是张老汉?”

 “张老汉是我爹。”

 “那就让你爹过来,你不是户主。”书吏转而道,“柳二参军之后,柳小妹需要入籍你家。”

 张老宝挠着头,对柳二说道:“咱们先回家和我爹商量一下。”

 “好。”

 匆忙回到家里,柳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张老汉,并表示愿意献出这三个月做工赚的钱。

 张老汉没有说话,倒是张老宝的娘和阿姐着急了。

 柳小妹乖巧懂事,完全可以收做女儿。

 张老汉说道:“你想参军,是好事。可你把小妹留在家里,容易让人说闲话。你也老大不小了,中意花娘吗?”

 此话一出,张老宝的阿姐瞬间羞红着脸,跑进屋里了。

 张老汉妻子又惊又喜。

 双喜临门啊。

 柳二反应过来后,直接喊道:“爹,娘。”

 张老汉满意点头道:“婚事办好就去县府参军,到了军队,一定要卖力训练,报效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