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否是公主这件事上,索菲娅·古萨尔不想与布鲁亲王争论太多。
两位贵人停止争论后,尤利·阿西夫才找到开口的机会。
他犹豫不决的问道:“亲王殿下,索薇娅公主身份高贵且特殊,跟着我去东方国度,是否太危险了?”
布鲁亲王反问道:“有何危险?索薇娅将假扮你的女儿,你则是假扮为西域商人。西域与东方国度重新相连,商旅往来频繁,不会有危险。”
尤利·阿西夫还想说什么,便被索菲娅·古萨尔打断了。
“尤利,我十五岁时便外出游历。我去过的地方虽比不上你,却也不代表我很柔弱。古萨尔家族的女子,随时可以上战场成为战士。”
布鲁亲王说道:“陛下安排了一队亲卫,他们会负责索菲娅的安全,你不用太担心。”
尤利·阿西夫苦笑道:“我明白了。”
布鲁亲王转而道:“假如真的遇到了危险,表明身份,伟大的塞尔柱帝国会成为你们最强大的盾牌。”
尤利·阿西夫脸色一正。
他没有去过东方国度,但是对东方国度有所了解。
礼仪之邦,天朝上国。
塞尔柱帝国的庞大队伍进入哈密城后,尤利·阿西夫便起身告辞。
只是没走多远,就被一个轻柔媚丽的声音叫住。
“尤利。”
“公主殿下,有何吩咐?”尤利右手放在胸前,躬身施礼。
索菲娅·古萨尔轻拢着身上的红袍披风,道:“听说你的手上有很多关于东方国度的书籍,可否借给我阅读一番?”
尤利·阿西夫回道:“稍后便让侍女送去你的住所。”
索菲娅·古萨尔微微颔首,便在两名侍女和一队亲卫的护卫下离开。
尤利收回目光,不由得连连叹气。
他真的不想带这位索菲娅公主前往东方国度。
关于索菲娅公主的传闻,乃至塞尔柱帝国的奴隶都听说过。
尤利不知道,为何索菲娅公主会想要去东方国度,而伟大陛下和布鲁亲王还很支持索菲娅公主。
这太怪异了。
……
秦州,咸阳。
大军凯旋的那天,天空飘着小雪。
军队在城中绕行,接受百姓的欢呼。
热烈的气氛,将寒冷驱散,让偌大的咸阳城躁动不已。
直到军队离开,咸阳城的热闹未减半分。
茶楼酒肆,勾栏小馆,皆是百姓热闹的讨论声。
每次从外面回来,秦牧最先见的人不是韩紫苓,而是狄轻舟。
都督府衙,暖阁。
秦牧喝着热茶,听着狄轻舟汇报政务。
秦州的摊子越铺越大,政务极其的繁琐。
秦牧如今基本只处理大事,只听取大事。
比如,秦蜀大道和咸阳城扩建两项工程,秋收最终的数据汇总,秦蜀两地水利工程修缮建设进程,等等。
又比如,今年九月下旬举办的招贤考试。
此次招贤考试,共计录取三百五十人。
两轮考试已经全部结束,后日便会发榜。
秦牧拿起前十名考生的答卷,简单翻阅一番后,便放下。
“并无让人眼前一亮的大才。”
狄轻舟不由得一笑,道:“主公贪心了,天下贤才不可能尽来秦州。据微臣所知,今年各个势力接连效仿秦州举办招贤考试。”
秦牧微微一叹。
倘若不是迫不得已,或者实在得不到重用,没有人愿意告别家人,远走他乡。
前几次招贤令能够招揽许多颇具潜力的年轻士子,主要原因还是当时天下大势驳杂,士子难以寻到出路。
如今大炎遍地生乱,可割据势力基本已经稳定。
只要当地势力之主愿意招贤纳士,士子很难拒绝。
秦牧说道:“去年年末招贤令录取的那一批人,明年在任满一年后,要进行岗位调整。有能力、品性优良的年轻官吏,要重点培养。”
狄轻舟回道:“吏司近期便会整理相应文书档案,具体的岗位调动,将由魏府监负责督导。”
秦牧说道:“灵州收复,空缺官吏众多,灵州更是历练的好去所。”
“臣明白。”
狄轻舟微微一顿,问道:“主公,益州豪族起事一案和井盐倒卖一案,对益州政坛及盐业影响很大。”
秦牧说道:“不论井盐倒卖现象是否猖獗,盐引法是眼下最合适的盐业售卖之法。
两案关联性很大,豪族皆是主犯,只要死死压制住益州豪族,益州便能安稳些许。”
狄轻舟担忧道:“倘若豪族承受不住,怕会孤注一掷。
虽说以如今对益州的掌控,豪族翻不起浪花,可终究会产生些许麻烦。”
秦牧眉梢一挑:“敬熹的意思是在打压的同时,还要尽量安抚益州豪族?”
狄轻舟说道:“主公,豪族危害虽大,却也有其作用。
况且,益州豪族不缺少有自知之明的豪族。官府借助豪族在地方的影响力,有时能事半功倍。”
秦牧手指轻点着桌案,思索片刻,道:“姚世方述职时会带着豪族代表,安抚之事,届时再说。”
随后,秦牧问道:“敬熹,姚世方在益州任职一年半载,都督府对其工作可曾满意?”
狄轻舟沉吟道:“姚世方的能力上佳,在其治理下,益州各项改革皆顺利完成,民生和商业发展喜人。
豪族起事和井盐倒卖一案,更多的是秦蜀融合的遗留问题。”
狄轻舟继而道:“明年开春,微臣准备去益州巡视督导春耕,并对益州各项改革进行梳理。”
秦牧颔首道:“不止是姚世方,庞冲和宁修的表现,都督府也要关注。另外,秦州和灵州,也要派遣官员前去巡视。”
以后在州设立州府,将成为惯例。
州令乃是一州的行政主官,其职责非常重要。
一个州能否按照都督府下达的政令行事,州令是关键。
对于狄轻舟明年去益州视察,秦牧非常支持。
并且,不仅是狄轻舟,魏廷云、张邰和杨伯祥以及六司主事,也要制定行程前往地方视察。
中枢官署的官员一味地坐镇中央,仅靠地方上报的文书了解地方情况,很容易受地方蒙蔽,也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