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修见过四位使者。”
“见过伍先生。”
互相问好之后,热提开门见山:“伍先生,你来自崔氏,你真的能够代表朝廷吗?”
伍修笑了笑,道:“我不能代表朝廷,但朝廷的御史大夫是崔氏子弟。”
四人精神一振。
他们虽是西域人,但对御史大夫不陌生。
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主官,统领负责监察事务,是大炎朝廷正三品大员。
既然如此,接下来的合作洽谈就很简单了。
麦苏木说道:“伍先生,我们西域各国的诉求很简单,秦州放开管控,允许西域商旅自由去往大炎任何州郡行商。”
艾尔克接着道:“没错,秦州不能限制西域商旅,我们无心参与大炎内部的纷争,所以西域商旅行走大炎各地时,当地的割据势力应该为西域商旅提供保护。”
伍修点着头,问道:“还有吗?你们的诉求我会上呈给朝廷。”
多吉沉声道:“我希望朝廷近期便能送来诏书,要求秦州放我们离开,我们四国使团想要前往朝江县觐见大炎天子陛下。”
其余三人一听,连忙附和。
眼下这种情况,只有离开秦州,才能打破秦州的封锁。
伍修说道:“四位使者宽心,晚上我就会把你们的诉求送往朝江县,崔氏和崔坚御史一定会竭尽全力的让朝廷出面。
下个月月初,便有一支崔氏名下的商队抵达洛阳,商队中携带了崔氏给贵国国王的国礼。”
伍修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热提赶忙道:“伍先生宽心,崔氏名下的商队在秦州,将享受秦州商队的待遇,崔氏永远是我们四国的挚友。”
伍修得到了满意回答,脸上的笑容更加浓郁。
他说道:“还望四位使者能够联名写一封书信,将这封书信一同上交给朝廷,以此才能增加说服力。”
话音落下,四人面面相觑,最终多吉摇头道:“伍先生,希望你能体谅我们的难处,西域各国不想得罪秦州。”
伍修神色一愣,也明白过来。
倘若四国使者联名撰写书信,等到这封书信上呈到朝廷,西域四国等同于跟秦州撕破脸皮。
没有书信,即便秦州找上门,那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西域四国在与崔氏串谋。
伍修沉思片刻,道:“那便不写书信,我相信即使没有书信,各大势力也会联合起来向秦州施压。”
秦州掌控着西域商道,大家无话可说,这是秦州的地理优势。
但秦州不能霸占西域商旅。
一炷香后,西域四国使者走出茶馆,继续闲逛采买。
殊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黑冰台的监视之中。
侯府,偏院阁楼。
秦牧正在垂钓,放开思绪。
这几天,接连处理政务,明日又要去秦州大营召开集议,思绪有点乱了。
地文星走到秦牧身边,低声道:“主公,就在刚才,西域四国使者与崔氏黑羽卫副统领会面,双方交谈了半个时辰,交谈内容未知。”
秦牧“嗯”了一声,便问道:“四国使团中有什么发现吗?”
地文星回道:“并未发现塞尔柱帝国安插的探子,倒是发现了北纥汗国的探子。此人伪装成西域商人,如今在东市挑选商铺。”
秦牧挑了下眉毛,道:“关注这个人,等其安顿好,黑冰台暗中与其接触,将回鹘的一些情报分享给北纥。”
“诺。”
地文星离开后,韩巧儿牵着黑虎走进阁楼。
“侯爷,侯爷。”
秦牧转身之际,小丫头先是将一个果脯塞进秦牧嘴里。
“今日上午我在商业特区看到了一个红毛夷,身材高大魁梧,相貌丑陋,脸上的胡子也是赤色。”
“啥?!”
秦牧放下鱼竿,拉住韩巧儿,问道:“巧儿,这个红毛夷的长相和西域人相差大吗?”
“大呀。”韩巧儿歪着脑袋,道:“跟我们大炎男人长得差不多。”
吓死我了。
我还以为是荷兰佬呢。
秦牧继续拿起鱼竿。
小丫头叽叽喳喳的说了半天,将今天上午遇到的趣事一股脑全说了出来。
现如今,整座庆阳侯府,韩巧儿最清闲。
韩紫苓在忙着调研婚龄推迟的效果,秦牧要么去都督府衙办公,要么就在阁楼二楼书房办公。
敲门声传来,一名侍从低声道:“主公,狄府令求见。”
“让他过来吧。”
秦牧转而看向韩巧儿,说道:“巧儿,你自己去玩吧。”
“好呢,我去学院找小姐。”
“嗯,去吧。”
狄轻舟来找秦牧,主要是为了今年的秋收。
进入八月中下旬,秦蜀两地陆续就要为到来的秋收做准备。
今年秦蜀两地风调雨顺,必将丰收。
可是丰收的同时,秦牧以及都督府衙上下都有些担忧明年的年景。
今年并州多地大旱和江南多地大水,都在预示着明年天象将乱。
所以都督府衙今年就要做好应对准备。
“……安阳和定山两郡将分别建造十五座粮仓,梓潼和广汉两郡将建造分别二十座粮仓,汉中和蜀郡两郡将分别建造三十五座储备粮仓。
共计一百四十座粮仓将全部存储今年的新粮。此外,都督府衙已经传令地方,今年秋收之后,全面缩减陈粮出售数量。”
狄轻舟继续道:“仓储司和监察司已经派出官吏巡视各地平仓、义仓、储备仓的储备和消耗情况,并督办粮仓建造进程。
工司亦派出官吏巡视秦蜀两地,了解水利工程等设施情况。”
秦牧问道:“秦蜀两地的各类粮仓数量共计有多少?”
“共计一百一十八座。”
秦牧微微颔首,内心很是满意。
秦牧一直以来都很注重粮食,也要求都督府衙要多建造粮仓。
一百一十八座和新建的一百四十座粮仓,就是往后秦州的底气所在。
“敬熹,秋收之后,都督府衙要多加引导,让百姓在家中储备足够多的粮食。”
“微臣明白。”
正所谓,心中有粮,遇事不慌。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官府,还适用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