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背刺崔氏,这件趣事最为人津津乐道。
开平帝和景平帝在位期间,李氏和崔氏来往密切,共同出力成立组建商行、船队,官场之上也是互帮互助。
谁也没有想到,李氏会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刺崔氏。
可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李氏的背刺教会了崔氏一个道理。
逐鹿天下本就是一场从头争到尾的游戏,有些人只想赢,哪怕与全世界为敌。
幽云和崔氏现在还保持着结盟关系,是因为两者愉快的瓜分了恒州,并且还有着相同的敌人。
可一旦崔氏成功攻占登州,那么幽云和崔氏的关系将逐渐破裂,并成为敌人。
所以肖原极力劝说崔熠,希望崔氏能够加入到弱秦当中。
有秦州这个共同的敌人,可以延续两家的关系。
沈怀志问道:“主公,你已经决定要弱秦吗?”
肖原说道:“是否弱秦,并不急。回舟,你无需过分担忧,我不会鲁莽行事。”
沈怀志低低声道:是臣多虑了。”
肖原收回目光,道:“明日我便将启程前往洛阳,何宁和邱尘与我同行,幽云沧三州政务就交给沈怀志负责了。”
沈怀志应道:“臣领命。”
并州,晋阳。
李府。
并州、代州和庆州文武官员,和李氏成员汇聚一堂。
恒州被幽云和崔氏瓜分,秦州在大炎西北蠢蠢欲动,新朝堂的组建,等等事宜,都需要探讨。
首先需要讨论的便是恒州的丢失。
恒州下辖八郡,是大炎北方十六州中既富饶又贫瘠的一个州。
去年和年初之时,李氏内部统一的意见便是夺取庆州防守恒州。
当时并州不少文武就明白,李公决定将并州发展重心转为大炎西北。
原因也很简单。
庆州几乎就是并州的囊中之物,恒州则面对幽云和崔氏的夹击。
此外,将重心转移至大炎西北,是因为代州和凉州都是并州潜在的攻略目标。
代州处于分裂状态,对手是顾氏和幽云。
凉州虽是顾氏的地盘,但被李氏和幽云封锁住,且顾氏基本盘在南方的洪州。
李氏有信心也有能力,从顾氏和幽云手中夺取代州和凉州。
恒州方面就没办法了。
一是攻占庆州之后,战线拉的太长;二是恒州方向,找不到下一个攻占目标,崔氏和郑氏两大世家太强势了。
一番讨论下来,李氏成员和文武官员逐渐接受了恒州失守这一事实。
随后,便是分摊责任了。
恒州失守,肯定需要有人受到处罚。
不论是各地官府调度粮草辎重不力,还是军队丢失城池、失守防线,皆需要有人担责。
并州刺史曹书良出列,沉声道:“李公,臣调度粮草辎重不及时,致使前线将士无法从容应对敌军,臣有罪。”
随后,恒州刺史和恒州粮草转运官等官员纷纷出列,表示战时督导不力,自认有罪。
文官之后,原安西将军邓逢出列,代表军队剖析恒州失守经过。
“……军队上下一心阻敌,但因为疏忽和敌人过于强大,致使恒州失守,臣身为军队主帅,愿领罚。”
邓逢奠定基调之后,一众并州将领纷纷出列表示有罪。
李鸿益微微一笑道:“恒州确实失守,不止是你们,就连老夫也有错。
这样吧,致使恒州失守的文武官员,罚俸即可。
一月至三月,具体的罚俸月数,由并州刺史府议定。”
曹书良躬身应道:“臣领命。”
恒州失守就此略过。
“弱秦之事,老夫和郑清德已经决定了,弱秦绝不能停止。”
李鸿益说道:“大炎西北是并州的战略重地,秦州东出对并州影响最大。”
众人不由得点着头。
随着并州战略重心向着大炎西北转移,这就代表并州和秦州将成为敌人。
邓逢开口道:“李公,臣认为秋收之后秦军将再次发动战争。
广卫郡将会是秦军的首要目标,秦军攻占广卫郡之后,预计会根据我军的布防程度决定是否发起进攻。”
荀仲徳微微摇头,道:“我认为秦军一定会攻打临泉郡,并且一旦攻占了临泉郡,秦军绝对会停战,秦州也会全民龟缩,让秦蜀两地百姓休养生息。”
荀仲徳继续道:“秦州虽有益州作为后勤粮仓,但以庆阳侯的执政理念,我方在明年秋收之前无需担心秦军攻打庆州。
因此,临泉郡的防守是重中之重。”
一名魁梧将领不由得开口问道:“敢问荀老先生,庆阳侯的执政理念是何?”
荀仲徳笑问道:“敢问牛将军,可曾阅读过《秦蜀时报》?”
魁梧将领挠着头:“没读过,某平时都不看书。”
荀仲徳笑道:“牛将军闲暇之时可阅读一番,你便会知晓庆阳侯的执政理念。”
“简而言之,庆阳侯的执政理念是,民军为先。”
闻言,议事厅中陷入了沉寂,很多人都陷入沉思之中。
坐在首位的李鸿益脸上浮现丝丝笑意。
他环视一圈后,道:“书贤说的没错,不止是牛卿需要阅读《秦蜀时报》,并州所有官员都要学会阅读。
另外,老夫决定组建《晋阳时报》,报刊形式借鉴《秦蜀时报》。”
众人面面相觑,特别是经常阅读《秦蜀时报》的官员,脸色很是怪异。
秦州建立报刊以来,模仿风气最盛的是江南地区。
江南的报刊谈论的话题,主要是天下时政和文学诗词。
但是《秦蜀时报》的核心话题是民生,时常涉及敏感的话题,并直指世家门阀。
《晋阳时报》想要借鉴《秦蜀时报》是否不妥?
李鸿益并没有理会众人的神情变化,直接转换话题。
……
朝江县。
两条长龙队伍正在排队入城。
周名掀开马车帘子,看着入城队伍,有些讶异。
自从李氏和郑氏宣布将在朝江县设立新的朝堂,朝江县就成为京畿最为繁荣的县城。
每天都有大量商队来往朝江县。
商队运输的物资,将在朝江县转运,然后运往上京城。
上京城的修缮,一直都在进行,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物资。
李氏和郑氏计划是在两年之内修缮上京城,让上京城达到可以投入使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