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肃王转身走回来。
“三位爱卿,昨天站在黄沱江边,本王在思考一个问题。”肃王此刻的神情非常严肃,“我们放弃中原真的是一个明智之举吗?”
杨绍春苦笑道:“殿下,根据夜狮子回报,郑氏正在抽调兵力巩固岐州石河郡的防守,目的就是彻底断绝我军北上中原的道路。
另外,郑氏太和郡陈兵太和郡外,剑指邓州。只要郑氏夺取邓州北部郡县,对我军形成了包夹之势。”
左宗峰附和道:“杨将军说的没错,与其在岐州与郑氏死磕,不如将目光转为黄沱以南,岳州和衡州皆是富饶之州。
假若殿下坐拥荆岳衡三州,大业根基将空前深厚,届时再挥师北上,霸业可图。”
肃王叹息道:“本王明白。中原乃是百家相争之地,荆州退而求次图谋南方,并不是坏事。”
中原群虎环伺,群虎相争,必有死伤。
荆州只要牢牢守住岐州清水郡和广明郡,往后时机得当,完全可以趁乱挥师北上,攻入中原。
眼下确实没必要硬着头皮蹚浑水。
姚邈幽幽开口道:“其实,臣心中也充斥着一抹忧虑。倘若郑氏欲盖弥彰,转而攻打陇州,并成功攻占陇州,我军可能连清水郡和广明郡也守不住。
失去这两个郡,加之郑氏占据豫岐陇三州,我军北上的道路才真的完全被封堵。”
此话一出,杨绍春和左宗峰眉头紧锁。
肃王脸色一沉,道:“培康,你的猜测很有可能成真,那为何你会坚持南下?”
“殿下,正所谓:两害相形,则取其轻;两利相形,则取其重。”姚邈解释道,“对现如今的荆州来说,南下图谋岳衡凉州,损失比北上更小,收益比北上更大。”
“纵观赵王一统天下以来的朝代更迭,中原局势皆错综复杂,且变化相当之快,大炎中原的局势更加如此。”
紧接着,姚邈开始剖析中原的局势。
郑李崔三大世家和代王掌控着中原。
这四个势力之中,崔氏眼下不想插手中原,郑氏和李氏以及代王之间,必定会有腥风血雨。
而且,幽云虎视眈眈想要入主中原,西北秦州东出在即。
种种迹象都表明,接下来的几年,乃至十年间,中原都很混乱。
荆州没必要,也不应该上赶着插一脚。
不如图谋黄沱之南,再伺机而动。
大炎朝局崩塌不过一年时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顺应局势占领足够大、足够富饶的地盘。
姚邈看向肃王,正色道:“殿下,中原确实是真正的龙兴之地,你心有不甘,微臣能理解。但一时的不甘,是为了更好往后。”
肃王轻呼出一口气,迎着寒冷江风道:“多谢培康助本王解开心结。”
姚邈轻笑道:“殿下想通了便好。”
肃王问道:“三位爱卿,郑氏或将图谋陇州,荆州是否需要从中阻拦?”
杨绍春说道:“代王不是平庸之辈,他或许已经猜到了郑氏的企图。”
左宗峰接着道:“臣听闻代王幕僚黄晋正在前往洪州的路上。”
姚邈微微一笑,道:“可以给黄晋提个醒。郑氏是否真的谋图陇州,还有待商榷。中原的混乱,眼下与荆州无关。”
肃王颔首道:“培康此言在理,代王的安危无需我等操心,我们商讨南渡之事。”
早在去年年底,荆州就确定要南渡攻打岳州。
只是肃王心中一直对中原存有渴望。
如今在姚邈的疏导之下,肃王决心全力以赴攻占岳州,进而夺取衡州。
待到时机来临之际,再挥师北上。
……
荆州,正南郡。
码头上,一辆马车缓缓停下。
黄晋从马车上下来,然后立即登上一艘大船。
船舱中,一名汉子将书信递给黄晋。
“黄先生,这是昨日夜狮子暗中送来的信件,兹事体大,还望你尽快将消息送往上京。”
黄晋放下书信,道:“张统领无需慌张,夜狮子透露的消息,殿下与尚先生已经有所猜测。沈振虎将军率领七万大军坐镇岐州,郑氏攻打陇州也要做好战败的准备。”
汉子闻言松了口气。
“张统领,时间紧迫,你我就此分别吧。”
“黄先生一路顺风。”
当大船扬起船帆之时,黄晋松了口气。
从正南郡开始,南下前往洪州速度就快了。
最快二月二十就能抵豫章城。
黄晋心里很急。
早在去年腊月,殿下就曾给顾氏传递过书信,可至今没有收到回复。
黄晋必须尽快赶往洪州。
只要能够与顾氏结盟,庆州局势就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