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的官署机构非常繁多,增设了例如宣传司、商业司和农业司等机构。
但需要承认的是,这些机构分工明确,官署机构之间的职责不存在冲突。
秦牧一开始的想法是,不设总管机构,就让每个机构单独存在。
可后面转念一想,并与狄轻舟和公孙佑等人探讨一番之后,秦牧意识到六部制度为何能够存在那么长的时间。
在古代,中央朝廷不适合设立过多的垂直机构。
机构过多过于分散,导致后期做一件事,涉及的机构太多太杂,反而容易出现差错。
将职能相近的官署进行整合,更有利于统治和监管。
张邰率先出列道:“主公,度支司和商业司以及农业司的职能较为贴近,是否可以整合为一个官署,即户司。”
很多官员不由得点着头。
传统的户部下设四个属部,即民、度、金、仓。
张邰提到的三个官署机构,正好与户部四属部相对应,理应整合。
不过秦牧却有不同看法。
“商业司和宣传司需单独设立,度支司和农业司以及仓储司等官署整合为户司即可。”
闻言,一众官员面面相觑。
就连张邰都皱了下眉毛。
主公对商业司和宣传司竟如此看重。
徐百泉和李修面对众人的目光,面色沉静。
商业司和宣传司创立之初,主公便与他们私下畅聊过几次,也都清楚主公对商业司和宣传司的态度。
户司成立之后,魏廷云提到必须要成立吏司。
原先的州牧府衙并没有主管官员的部门,官员的升迁贬谪,官员的政绩考核等职能,分散在狄轻舟、魏廷云、杨伯祥等人手中。
魏廷云严肃道:“主公,秦蜀两地融合,官员数量骤增,必须要设立吏司统筹管理官员。”
秦牧点点头。
吏司确实需要成立。
益州和秦州加起来一共有一百八十二个县,仅仅是县令级官员便有一百八十二人。
以前的话,县令级官员升迁甚至需要秦牧亲自过目。
现在不行了,这样会累死秦牧。
而且,只要不是重要的治县,县令升迁也不能劳累狄轻舟。
以后县令级别的官员变迁,吏司负责,确定之后留档上报。
礼司和工司也有设立的必要。
礼司主管祭祀礼仪和邦交事件,工司主管水陆工程建设。
而当谈到是否需要设立兵司与刑司时,讨论非常激烈。
前者是因为在秦州,军政高度分离。
军队的粮草军械单独划拨,军饷由秦州钱庄代发,军队中唯一存在的文官是军事佥事。
兵司设立之后,职责有哪些,必须要说清楚。
刑司的设立之所以会引发讨论,在于刑司最重要的处罚权,有一部分目前掌握在武卫府的手中。
刑司成立之后,是否要收回武卫府的处罚权?
杨伯祥说道:“我认为,兵司设立之后,主管军队粮草发放和军备更新即可,无需再赋予其他职责。
至于刑司,不可将武卫府的部分处罚权给剥夺,而应该详细区分刑司和武卫府的处罚权限。
武卫府专司缉凶捉盗,查察罪犯,保护地方平安,理应保留部分处罚权。不过武卫府的处罚档案,应当留存一份交予刑司。”
听到杨伯祥的提议,众人都低头不语。
其实,大部分的想法是兵司应该插手军队,形成对军队的监督。
可从主公的态度来看,此事几乎不可能实现。
主公绝对不会让任何人染指军队。
军事佥事都是直接对主公负责,军队还成立了内部独立的报纸。
种种迹象都表明,文官想要染指军队,就是在触犯主公的逆鳞。
秦牧见没人开口,便说道:“就按照杨卿的想法设立兵司和刑司,刑司与武卫府的处罚权划分,抽个时间我们再具体商议。”
秦牧开口拍板之后,谁也不敢出声反对。
就连很多次与主公唱反调的魏廷云都保持沉默,其余人就更不要说了。
各部门整合之后,都督府衙下辖的官署减少了四成。
吏、户、礼、兵、刑、工六司,外加监察司、商业司、宣传司、军械司等十五个部门。
此次官署机构调整并不彻底,主要源于秦州的特殊性,必须让一些特殊官署保持独立性。
官署机构整合划分之后,秦牧便开口道:“都督府衙设立府令一职,由狄轻舟担任府令一职,统筹都督府衙政务。
增设府监官职,分管六司及各官署政务,不设定数,魏廷云、杨伯祥及张邰三人任府监。增设秦州府,秦州府令及各司主官待定。
各级官署的整合划分,务必在一个月内完成。狄卿,此事由你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