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造反先砸锅!

 淮西之地,幅员辽阔,人杰地灵。
  这片地盘善产豪杰,英雄辈出。  从狭义上来说淮西这个地名指的是淮南的西部地区。  毕竟宋代以前,江淮地区以淮河为界只分南北。  后面南宋将淮北丢失后。  便在淮南划分东西从此便有了淮西这个地理名词。  而朱元璋所出生的凤阳刚好在淮南西部。  于是便有了淮西布衣之称。  只不过到了现在这个时代。  明朝设凤阳府横跨淮河。  将亳州、蒙城、灵璧等大批淮北土地包括。  独揽了整个皖北地区。  所以红巾和捻军的发源地除了称呼淮北外也可称之为淮西。  于是一大票猛人在明朝的行政划分下便成为了朱元璋的淮西老乡。  淮西这个地名也在狭义上特指了广大的凤阳府。  当然了如果从广义上来说除了凤阳府外。  皖北、苏北、鲁南、豫东等诸多地界也可以归于淮西之内。  毕竟千里淮海,谁主沉浮。  淮海、江淮、淮西。  无论用什么名称这片英雄辈出的四不管地带总是会让人想起他的狰狞历史。  在这片广大的区域中。  亳州!这是刘福通扶韩林儿上位建立韩宋的地方。  而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出了和尚叫朱元璋。  至于往北,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  先有徐州后有天,高祖拿剑斩神仙。  说起淮西的历史那可是三天三夜讲不尽。  从垓下到淮海。  这片地盘上出的事情就没几个简单的。  而李来亨念念叨叨的捻军便也是在这片区域起家的。  之所以能出现这么多英雄人物。  其原因大家想都想得到。  淮西地广人杰,又常年因为黄河泛滥。  导致这片千里之地土地盐碱化。  百姓一年耕种往往产出无几,果腹很难。  又因为贪官污吏肆虐、土豪劣绅横行。  这更加加剧了百姓们的惨剧。  所以这片土地一向都是造反的圣地。  正如贫苦的陕北一般!  淮西和陕北能够成为华夏唯二的造反圣地。  这绝非偶然。  而是这片土地的特性所决定了。  淮西土地贫瘠,甚至耕种都不如养马。  再加上官员士绅的压榨。  淮西每逢王朝末年想不出事都难。  当然了和陕北相比。  淮西之所以在明末未能搅动天下间的风云。  而让李自成、张献忠等几乎所有风云人物皆出于陕北。  这是因为淮西虽然是一个火药桶。  但无论是明还是清都勉强有一针降温剂能够给这个火药桶降降温。  而这针降温药剂则隐藏于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之中。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淮西虽然和陕北一样,地贫人穷,民风彪悍。  是天然的造反圣地。  可陕北偏居西北一旦遇到压力根本无处可躲。  不在沉默着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要么一跃搅动天下要么一退寂寂无名。  可淮西虽然贫苦但终究还有一条运河可以依靠。  自从王朝定都北京以来。  朝廷每年需要通过运河向北京输送数百万石的漕粮。  如此才能供应得起京师和九边的消耗。  而几十万嗷嗷待哺的淮西丁壮如果真的活不下去了。  也可以出卖自己的力气担任纤夫。  用自己的血汗从朝廷手中换取几个铜板聊以为生。  这也是淮西在明末并没有完全爆发的原因。  毕竟只要漕运不断,淮西子弟们总归有一丝生存的希望的。  而华夏的老百姓但凡能活下去谁又会造反呢?  所以在明末陕北的诸多义士闻名天下。  李自成、张献忠、刘宗敏、袁宗第、田见秀、孙可望等闯西两营的核心人物无不出生于陕北。  但淮西却寂寂无名了起来。  造反造了上千年的淮西终究在漕运面前暂时按下了自己的狰狞。  至于起家于淮西的红巾军和捻军。  他们这所以会席卷天下。  其原因也是出现在运河上。  元末之时,方国安、张士诚等人便多次截断漕运。  让元廷不得不废漕改海通过海运向大都输送江南的粮食。  而漕运一废。  几十万淮西子弟嗷嗷待哺。  淮西这个火药桶想不炸都难。  最终随着漕运的废除淮西之地越来越乱。  朱元璋这位淮西布衣最终被卷进了天下风云之中成为了元朝的埋葬者。  而到了清末。  淮西虽然在漕运的安抚下暂时无事。  可随着太平军攻占南京截断了清廷的漕运。  张乐行等捻军首领立马就带着淮西子弟大规模地起兵造反。  太平军取南京是一八五三年。  捻军开始坐大也是一八五三年!  从中可见,漕运对于淮西的重要性。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废漕改海断然不许。  这句话虽然为人所诟病。  但纵观淮西的历史。  中央王朝的资源再被贪官污吏们吃抹干净后。  哪怕是剩下的一些残渣对于淮西来说都极为重要!  毕竟哪怕是官老爷嘴里流下来的一点泔水。  都足以让淮西子弟们勉强不至于大规模地造反。  从元末和清末。  凡是朝廷漕运畅通淮西就不至于彻底失控。  凡是漕运断绝淮西便会彻底炸开。  所以漕运对于安抚淮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而到了现在随着李来亨进兵淮西。  这位闯王的第一步该干嘛自然便不言而喻了。  “高凌云!你率一千精锐星夜急行,火速进兵至运河一线截断清廷漕运。”  颍州城下,李来亨缓缓开口道。  这想要调动整个淮西的造反积极性。  首先要做的便是把淮西的锅…哦不…清廷的漕运给断了。  令江南之粮无法运输到北京。  既饿着吃大米的满清朝廷也鼓舞吃泔水的淮西子弟。  这真乃一举两得啊!  “谨遵闯王之令!”  高凌云拱手火速带着一千精锐向着运河而去。  派人去砸锅后李来亨也是正式下令道:“全军分散,攻城略地。”  “将淮西各地的城池尽数攻占!  “并联络各地的绿林好汉共襄盛举!”  淮西之地虽然由于漕运的存在不至于全面失控。  可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各路义军、豪杰却是多如牛毛。  闯军想要在此地扩充兵源发展壮大那是再容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