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晚辈相处的漫长岁月里,每一次的言语交流都宛如播撒下的种子,有可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对其产生深远且持久的影响。回话,作为日常沟通交流的关键环节,无疑是展现我们自身智慧、涵养与口才的重要窗口。倘若能在晚辈面前做到回话有术,那必将为他们树立起一座熠熠生辉的口才榜样之灯塔,引领着他们在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一、耐心倾听是回话的基石
当晚辈带着满心的热忱或是满心的困惑向我们倾诉或提问时,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停下匆匆的脚步,放下手中正忙碌的事务,给予他们最为充分且专注的倾听。用那饱含关切的眼神与他们进行真挚的交流,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仿佛在那一刻,他们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就如同那静谧的夜晚,小侄子迈着他那还略显稚嫩的步伐,一路小跑着来到我们跟前,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里紧紧攥着他在幼儿园精心绘制的画作,迫不及待地想要和我们分享他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此时,我们绝不能敷衍了事地随意应付几句,而是应当如同迎接一件稀世珍宝一般,认真且专注地看着他那清澈的眼眸,用心去聆听他讲述关于这幅画的每一个细节,从最初拿起画笔时的那份紧张与期待,到在画纸上落下第一笔时的小心翼翼,再到最后完成画作时的那份满满的成就感。
唯有如此这般认真且细致地倾听了晚辈话语之中所蕴含的内容、所流淌的情绪以及背后潜藏的诉求之后,我们才能够精准且恰当地给出回应。若在他们兴致勃勃倾诉之时,我们却心不在焉,脑海里想着其他杂事,甚至急于打断他们的话语,那么极有可能会曲解他们原本的意思,进而给出那不合时宜的回话。如此一来,不仅会让晚辈那满腔的热情瞬间冷却,满心的期待化为泡影,更会对良好沟通氛围的营造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得他们日后再有想法或是疑惑时,也不敢轻易向我们袒露出心声了。
比如,有一次小侄女兴致勃勃地跟我讲她在学校参加的一场手工比赛,她正说得眉飞色舞,描绘着自己如何精心挑选材料、怎样一步步构思作品的时候,如果我这时一边玩手机一边随意应和着,她很快就能察觉到我的不认真,那股分享的热情可能就会戛然而止。所以,无论何时,当晚辈开启他们的倾诉之门,我们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倾听之中,这是给予他们尊重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能够给出恰当回话的重要前提。
再举个例子,小外甥兴奋地跑过来跟我讲他在公园里看到的一只奇特小鸟,从它的羽毛颜色到飞行姿态,描述得绘声绘色。要是我当时正忙于思考工作上的事情,只是嗯嗯啊啊地应付着,他肯定会大失所望,以后再有新奇的发现可能也不愿再和我分享了。我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全身心地吸收晚辈话语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在回话时做到有的放矢,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真正在乎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的。
又比如,小堂弟在家庭聚会时,兴奋地拉着我讲他在学校课间和同学们玩的新游戏,从游戏规则到大家玩时的有趣场景,讲得眉飞色舞。我若此时正和其他亲戚聊天,只是偶尔瞟他一眼,随意回应几句,他那高涨的兴致立马会低落下来,觉得自己没被重视。所以,必须要专注倾听,哪怕周围环境嘈杂,也要努力为晚辈营造出一个他们能尽情倾诉的小天地,让他们知道,无论何时,他们的话语在我们这里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去聆听。
二、以温和亲切的语气回话
在面对晚辈之时,我们回话的语气恰似那春日里的微风,轻柔且温暖,能够不着痕迹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心甘情愿且毫无保留地与我们畅所欲言。即便在需要纠正他们的错误或是给予否定回答的情境之下,我们也切不可采用那严厉、呵斥的语气,以免在他们那幼小且敏感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不妨试想一下,当那可爱的小侄女眨着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带着满脸的期待,小心翼翼地询问能否再多吃一块巧克力之时,而我们考虑到她今日已然食用了不少巧克力,出于对她牙齿健康的担忧,决定拒绝她的这个请求。此时,若我们用那生硬且冰冷的语气回应道:“不行,吃那么多巧克力,牙齿坏了怎么办,别吃了!”这般话语,就如同冬日里的刺骨寒风,瞬间就能让小侄女那原本满是期待的小脸变得委屈巴巴,甚至可能会让她心生恐惧,以至于日后即便有再多的想法或是小小的愿望,也不敢再向我们诉说半句了。
然而,若是我们换一种温和亲切的语气,比如这般回应:“宝贝呀,今天你已经吃了好几块巧克力啦,吃太多对牙齿不好哦,咱们明天再吃好不好呀?”如此回应,既在字里行间委婉地传达了拒绝的意思,又巧妙地融入了对她的关心与疼爱。那温柔的语调,就如同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头,让她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并非是在刻意拒绝她,而是真心实意为了她好。在这样温暖的氛围下,即便她此次未能如愿吃到巧克力,也不会因此而心生怨恨,反而会更加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并且在日后的相处中,依旧会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她的喜怒哀乐。
再比如,小侄子想在下雨天出去踩水坑,这显然不太合适,要是我直接严厉地说:“不行,出去踩水坑会把衣服弄湿弄脏,不许去!”他可能会很失落。但如果我换个语气说:“宝贝呀,下雨天出去踩水坑虽然很好玩,可会把你漂亮的衣服弄湿弄脏啦,等雨停了咱们再出去好好玩好不好呀?”这样既表达了不赞同的意思,又照顾到了他想玩的心情,他也更容易接受呢。
又比如,小外甥在吃饭时想要先吃甜点,按照常理应该先吃正餐,但如果我生硬地说:“不行,先吃正餐,甜点等会儿再吃,别捣乱!”他可能会嘟着嘴不开心。要是换种语气说:“宝贝呀,咱们先把正餐吃好哦,这样肚子饱饱的,等会儿吃甜点会更开心呢,而且对身体也好呀,好不好呀?”这样的回应既坚持了原则,又让他能欣然接受。
再看小侄女在睡前还想看会儿动画片,从她那渴望的眼神就能看出她有多期待。要是我严厉地说:“不行,都要睡觉了,不许看动画片了,赶紧睡觉!”她肯定会委屈得想哭。但要是我温和地说:“宝贝呀,现在已经很晚啦,我们先好好睡觉,明天早早起来再看动画片好不好呀?这样你能休息得好,明天看动画片也会更有精神呢。”她就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道我们是为她好,也不会因此而闹别扭了。
三、根据不同情况给出恰当回应
2. 面对提问时
- 知识类问题:当晚辈带着那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目光,向我们询问一些知识方面的问题时,比如那经典的“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月亮为什么会跟着我们走”等等,我们务必要竭尽全力,用那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给予他们最为准确的回答。可以巧妙地结合一些简单的比喻、形象的实例来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以便让他们能够轻松且愉快地理解那些原本略显深奥的知识。